报告:中国引领清洁能源革命但也带来了二氧化碳排放
伦敦智库“Ember”的一份报告指出,由中国国家主导的清洁能源投资如今已经成为决定全球脱碳速度的主要因素。
这份于本周二发布的报告指出:“中国国内已经意识到,以化石燃料为中心的旧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而不再适应21世纪的现实。对此,政府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该目标自2018年起已被写入宪法。”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 list 1 of 4以色列与印度签署加强和保护双边投资协议
- list 2 of 4国际法是否支持埃塞俄比亚对厄立特里亚阿萨布港的主权?
- list 3 of 4日本股市创下历史新高 日元在首相石破茂宣布辞职后下跌
- list 4 of 4摩洛哥正转型为重要的工业与贸易强国
该智库的萨姆·巴特勒-斯洛斯告诉半岛电视台,中国生产了全球60%的风力涡轮机和80%的太阳能电池板,从而推动了其他所有国家的成本的降低。
她指出,“自2010年以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已下降了90%以上……而中国在此期间占据了太阳能累计产量的四分之三”。
“现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成本低于每瓦10美分。电池的成本低于每千瓦时70美元。这足以深刻改变全球能源经济格局。”
报告称,中国的决策部分受经济现实驱动。
其庞大的制造业消耗能源,其中大部分以石油和天然气的形式进口。基于此,中国力求通过自主发展来保持竞争力和能源安全。
这带来了强大的附加效益。中方资助了国内电力技术市场,并加大了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专利差距。
2020年,中国占全球能源专利申请的5%。如今,这一数字已达到75%。
在推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市场供应链的枢纽。
“如今,在太阳能和电池领域,中国的制造能力已超过全球需求”,巴特勒-斯洛斯这样说道。与过去10年内中国在房地产领域的过度投资(这损害了其部分金融体系)不同,她认为这次押注是成功的,因为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出口。
她表示,“有些人会使用诸如供应过剩之类的词语。我认为,市场增长更具活力,反应也更灵敏,我们看到供应过剩与这些新兴市场的需求相符”。
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目前尚未解决
中国通过境外投资,助力确保了这一增长。
她表示:“中国电池和电动汽车企业已在新兴市场和全球各地投资约800亿美元建设设施。这些技术、专业知识和资金,将在不同国家建设这些产业。”
去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额接近全球总额的三分之一——6250亿美元,而欧洲和美国分别投资了4260亿美元和4090亿美元。而回报是其投资额的3倍。
以“新三产业”(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电动汽车)为主导的中国清洁能源行业,其扩张速度是其他经济领域的3倍,并为中国经济贡献了1.9万亿美元的产出。
美国和欧洲对此保持警惕,因为中国政府补贴的产业削弱了其他国家的产业竞争力。
当美国前总统乔·拜登在其《通胀削减法案》中拨款数千亿美元用于发展太阳能和风能时,却将这些资金严格用于美国本土投资。
即便如此,“Ember”智库这篇报道的作者认为,拜登仍然受益于中国,因为中方的投资刺激了其他国家发展这一产业。
“如果中国没有进行这些投资,我们现在会怎样?”编辑理查德·布莱克问道:“我们会看到任何特定国家或地区出现同样规模的投资吗?”
“我个人认为我们可能看不到”,布莱克表示,“中国政府与各大公司合作,不久前就意识到这里将有一个巨大的出口市场,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战略性投资,并将部署政策、制造政策与出口政策结合起来。我从未见过任何其他国家尝试这样做。”
欧洲在某些指标上仍然具有竞争力。例如,电力占中国能源结构的三分之一,而欧洲仅为四分之一。但欧洲的电力更清洁,每10吉瓦电力中就有3吉瓦来自可再生能源,而中国每10吉瓦电力中只有2吉瓦来自可再生能源。
尽管中国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其温室气体排放尚未减少,而这毕竟是能源转型的主要目标。根据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数据,自本世纪初以来,欧盟和美国的排放量一直在下降。
去年,中国与印度的排放量是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创下37.8吉吨新高的主要驱动力,其中中国占到近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