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驾马车”:从三匹马拉的俄罗斯马车到国际委员会的名称
“三驾马车”是一个政治术语,指三个国家、政党、实体或有影响力的政治人物在某一特定问题上持有统一政治观点的会议。该术语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苏联获得了政治意义,后来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用来指对共同商定的问题承担共同责任的三方委员会或实体。
名称来源
“三驾马车”一词源于俄罗斯文化。17世纪,俄罗斯人用它来描述用于快递邮件的三匹马拉的马车。
随着汽车的快速发展和发明,“三驾马车”开始从俄罗斯街头消失,但该词在政治、外交和经济领域变得流行起来,指的是三个人或实体共同努力实现共同目标或协调具体政策。
国际委员会
“三驾马车”一词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苏联被用于政治术语,用来描述约瑟夫·斯大林政权对俄罗斯人民的政治压迫。后来,该词传遍了世界各地。
以下是世界各地被称为“三驾马车”的一些主要国家和委员会:
俄罗斯的“三驾马车”
1937年,俄罗斯人用“镇压三驾马车”一词来指代斯大林秘密警察对他们实施的大规模政治镇压的顶峰。这场镇压由三个人负责:苏联安全部门负责人、地区党委书记和总检察长。
1964年10月,尼基塔·赫鲁晓夫被免去总统职务后,苏联组建了临时权力分享三驾马车。该三驾马车包括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阿列克谢·柯西金和尼古拉·波德戈尔内,最终勃列日涅夫正式就任苏联总统。
这一术语在 2011 年叙利亚革命期间也变得流行,指的是巴沙尔·阿萨德政权、俄罗斯和伊朗为镇压革命而结成的联盟。

欧洲的“三驾马车”
欧盟使用“三驾马车”一词来描述为解决各种问题而成立的几个三方委员会,其中最突出的是:
-
欧洲经济三驾马车
2010年5月,欧洲创造了“三驾马车”一词,指的是由欧盟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组成的统一决策小组,该小组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欧洲债务危机(2010-2018年)之后成立的。
该组织对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受危机影响国家实施紧缩措施,对获得贷款方案设定了苛刻的条件,如削减政府开支、增加税收、实施结构性改革、私有化政府资产等。
这些政策在欧盟内部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并受到经济专家的批评,他们表示,这些政策导致欧元区陷入自1999年单一货币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衰退。
在此背景下,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成立,其结论是“三驾马车”成员分布不均,造成了政治和社会分裂,且其成员未能就欧元区国家遭受间接金融影响的风险达成共识。
-
欧洲三驾马车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
2003年,法国、英国和德国开始与伊朗就其核计划进行谈判。这三国被称为“欧洲三驾马车”,由于以色列对伊朗核计划的担忧,其立场与美国保持了一定区别。
2015年,欧洲“三驾马车”作为与伊朗就其核计划达成协议的关键组成部分,认为这是一项重大成功,是防止核武器扩散同时保持与伊朗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决定性一步。
2018年,美国退出该协议,欧洲“三驾马车”努力恢复该协议。这使得伊朗得以加速铀浓缩,并限制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进入铀浓缩工厂。
在美国严厉制裁下,欧洲“三驾马车”与伊朗建立了INSTEX金融交流机制,但由于欧洲与美国的经济同盟关系而失败。
尽管做出了这些尝试,伊朗还是于 2019 年 7 月 1 日暂停了其承诺。从那时起,德黑兰和欧洲三驾马车之间就违反协议互相指责,而俄乌战争的爆发加剧了这种指责。
2024年11月、2025年1月和同年2月,德黑兰与欧洲三驾马车就核计划举行了磋商,但未取得任何成果。
2025年4月,特朗普宣布与伊朗就其核计划展开谈判,旨在防止伊朗拥有威胁美国及其中东盟友(尤其是以色列)的核武器后,欧洲三驾马车发现自己处于边缘地位。
2025年6月9日,欧洲反恐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显示,欧洲三驾马车国家正在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施压,要求其就伊朗核活动准备一份全面的报告,以允许欧洲国家恢复2015年协议之前联合国对德黑兰实施的制裁。
2025年5月16日,双方在伊朗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举行了一轮核谈判。
同年8月28日,欧洲“三驾马车”国家致函联合国安理会,启动为期30天的对伊朗重新实施联合国制裁的程序,即所谓的“触发机制”。
-
欧盟轮值主席国三驾马车
2007年初,欧盟成立了由三方组成的主席国体系来管理欧盟事务,媒体称之为 “欧盟轮值主席国三驾马车”。
欧盟解释称,这一决定是为了让新加入的国家无需长时间等待即可担任主席国。三个国家轮流担任主席国,任期为18个月。
-
欧盟外交政策三驾马车
该委员会由当时担任欧盟主席国、上一任主席国和下一任主席国的外交部长组成。
“三驾马车”的成立是为了确保欧盟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并负责处理与外交和共同安全相关的各种事务。
自2009年《里斯本条约》签署并设立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一职以来,其作用开始下降。
苏丹三驾马车
苏丹“三驾马车”是国际上最杰出的实体之一,在调解和政治解决方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组织由英国、挪威和美国组成,对喀土穆局势的持续发展持不同立场,尤其是在前总统奥马尔·哈桑·巴希尔政权垮台之后。
2021年6月8日,这些国家作为见证国和保证国签署了《朱巴和平协议》。
根据苏丹政府与革命阵线联盟内部各武装运动代表2020年10月3日签署的协议,这些国家将与加拿大、瑞士、欧盟等其他伙伴共同支持苏丹的民主过渡,反对军事行动,呼吁尊重人权和释放政治犯。
突尼斯“三驾马车”
突尼斯“三驾马车”是在已故总统齐纳·阿比丁·本·阿里政权垮台后在突尼斯成立的,由在国民制宪会议(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三个政党组成。
2011 年 11 月 22 日,伊斯兰复兴党、共和国大会党和民主劳工与自由论坛党宣布了这一消息。
根据协议,埃塔卡托尔阵营的穆斯塔法·本·贾法尔担任议会议长,国大党的蒙塞夫·马尔祖基担任共和国总统,复兴运动党的哈马迪·杰巴利担任总理。
2014年11月20日,随着全国对话机制下迈赫迪·朱马政府的上台,三驾马车关系结束。
黎巴嫩“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一词在1990年《塔伊夫协议》签署后在黎巴嫩开始流行,具体来说是在已故总统埃利亚斯·赫拉维、已故总理拉菲克·哈里里和议长纳比·贝里执政期间。这三人合作协调地管理国家事务。
“三驾马车”一直统治黎巴嫩,直到1998年埃米勒·拉胡德当选总统。
2000年,“三驾马车”在黎巴嫩复兴,并一直执政,直到2004年哈里里辞去总理职务。
2025年,“三驾马车”一词第三次回到黎巴嫩,当时黎巴嫩力量党指责总统约瑟夫·奥恩、议长纳比赫·贝里和总理纳瓦夫·萨拉姆垄断了与美国正在进行的武器垄断谈判,从而重蹈“三驾马车异端”的覆辙。

阿斯塔纳三驾马车
该组织于2017年1月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成立,旨在寻求解决阿萨德政权引发的叙利亚危机的方案,成员包括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
非洲三驾马车
指非洲联盟三个成员国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努力,旨在确保非洲联盟领导地位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并在解决冲突等重要问题上协调政治立场。
南非三驾马车
1999年在莫桑比克举行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峰会设立了峰会三驾马车,包括卸任主席、现任主席和继任主席。
“三驾马车”旨在代表该组织迅速做出决策,并有权在定期峰会期间为该组织各机构提供政治指导。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政治、国防和安全机构也采用三方管理模式,并秉承同样的原则。该机构负责促进该组织成员国的和平与安全,并有权就威胁该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的问题向成员国提供建议。
萨赫勒联盟三驾马车
该组织于2024年7月以“萨赫勒国家联盟”的名义成立。它由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执政的军政府建立。它是这三个国家于2023年9月签署的联合防御联盟的延伸,当时正值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ECOWAS)实施制裁之际。
这三个国家于2024年1月下旬退出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随后又退出法语国家国际组织。

气候三驾马车
“三驾马车”一词在气候行动领域出现于2024年2月,即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COP28)之后。
它由现任、前任和未来几任缔约方组成的联盟,旨在推进气候行动计划的实施。
“威权主义三驾马车”
2018年11月初,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曾用这个词来形容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
博尔顿将这些国家的联盟描述为“恐怖三角”,并称其为“社会主义小丑三人组”,造成了“巨大的人类苦难和严重的地区不稳定”。
二十国集团三驾马车
二十国集团(G20)主要经济体在2011年法国戛纳峰会上采用了“三驾马车”这一术语,并将其作为指导其政策的框架。
二十国集团三驾马车由现任、前任和即将上任的主席国组成,三国成员共同合作筹备二十国集团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