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青年抗议活动,抗议活动迅速升级为示威者与安全部队之间的暴力冲突,极大地影响了该国的政治格局。

事件始于9月4日,当时尼泊尔政府宣布封锁约26个社交媒体平台,包括Facebook、YouTube、X、WhatsApp等。封锁的原因是这些平台违反注册规定、拒绝任命地方代表,以及监管内容、限制虚假账户、仇恨言论和欺诈行为。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end of list

然而,公众认为这一决定是试图限制言论自由,这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尤其是在年轻人中,他们认为他们的危机不仅仅局限于数字领域。他们面临着就业机会的匮乏,并且生活在他们认为腐败和管理不善的环境中。

这项全面禁令对近一半的一代人来说是一次冲击,进一步加剧了局势,他们中近一半是在社交媒体的陪伴下长大的。这些平台已成为表达和交流的主要空间,甚至成为一些本地内容创作者的收入来源。

与此同时,国内外报道也显示,在这个近四分之一的经济依赖于外籍人士汇款的国家,人们对机构的信任度正在下降,不平等感日益加重。

9月8日星期一上午,数千名自称“Z世代抗议者”的年轻人聚集在议会附近的梅蒂加雷曼荼罗广场,街头爆发了愤怒。他们高呼口号,反对禁令,并谴责“精英子女”或“尼波孩子”(Nebo Kids)享有的特权。“尼波孩子”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在一个许多年轻人苦苦挣扎于失业的国家里,那些炫耀自己奢华生活方式的政客和高级官员子女。

然而,安全部队用实弹和催泪瓦斯与他们对抗,两天的血腥冲突造成至少3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愤怒迅速蔓延至部长府邸、《坎蒂普尔报》以及政客们开设的汽车展厅。就连反对派也未能幸免,年轻人袭击了尼泊尔大会党领导人、前总理谢尔·巴哈杜尔·德乌帕夫妇,这明确表明,不满情绪不仅针对统治阶级,也针对所有政治人物。

迫于压力,在政府大楼被焚毁、首都机场关闭的情况下,总理卡·P·夏尔马·奥利宣布辞职。内政部长、农业部长、水利部长和卫生部长也在近日相继辞职。

随着军队走上街头,总统呼吁对话,尼泊尔局势似乎充满了各种可能性。这场风暴会迅速平息,还是这个国家正进入一个将重塑共和国未来的历史性转型时刻?

尼泊尔愤怒的根源

观察人士认为,尼泊尔街头的骚乱并非突发事件,而是根深蒂固的政治体系信任危机的产物,这种危机源于多年来政府软弱和动荡的积累。自2008年废除君主专制以来,尼泊尔已换届十四届政府,但无一完成宪法规定的五年任期。

权力的轮换仅限于三位资深政治家:夏尔马·奥利、巴哈杜尔·德乌帕和普什帕卡马尔·达哈尔。这强化了新一代人的一种感觉:政治已沦为老龄领导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游戏,这些领导人更关心的是自身利益而非国家的未来。

尼泊尔总理夏尔马·奥利于2025年9月9日辞职,此前一天,尼泊尔遭遇了多年来最严重的抗议者镇压(法新社)

此外,腐败猖獗的现象屡见不鲜,官员被指控利用职权牟取不义之财,缺乏透明度和问责机制。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精英阶层炫耀豪车和昂贵服饰的图片和视频也加剧了民众的愤怒,凸显了这部分人的生活与大多数民众艰苦生活条件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

尼泊尔失业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在年轻人中,去年失业率接近20%,而同年龄段既不工作也不上学的人口比例则超过30%。

这种僵局迫使尼泊尔每年数十万人移居海外。据估计,每天有超过2000名尼泊尔年轻人离开家乡前往海湾和东南亚地区工作。他们的汇款已成为该国经济的支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6.5%,这反映出尼泊尔经济结构的脆弱性及其对外国投资的依赖。

除了失业问题,尼泊尔还面临着严重的经济不平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而10%的家庭拥有的财富约为大多数家庭的26倍。这些因素引发了民众的愤怒,这并非意料之外,而是民众对根深蒂固的腐败和社会正义缺失深感沮丧的必然结果。

人权组织认为,这些事件直接反映了政治体制未能回应年轻人的愿望,未能满足他们最基本的诉求。这使得抗议活动超出了警方的控制范围,最终导致军队被召上街维持秩序。

安全保障者还是影子统治者?

从历史上看,尼泊尔军队只有在极端紧急情况下才会被部署到街头。上一次大规模部署发生在近二十年前,即尼泊尔反对毛派共产党的内战期间。这场战争爆发于1996年至2006年,爆发于尼泊尔皇家政府与尼泊尔共产党(毛派)之间,造成1.3万多人死亡。最终,双方签署了一项全面和平协议,废除了君主制,并于2008年宣布成立尼泊尔共和国。

尽管抗议活动第一天,军队一直待在军营内,但由于大规模的纵火和抢劫,军方指挥部不得不承担起安全责任,并在加德满都和其他主要城市实施了严格的宵禁。装甲车和运兵车被部署在广场和十字路口。军方指挥部在一份官方声明中表示,其职责仅限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并协助民政当局恢复秩序。军方发言人强调,军方无意填补总理辞职造成的行政真空。

尼泊尔军队士兵在反腐败抗议活动后守卫总统府邸(路透)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局势下,军方实际上已成为最终的主导力量。作为被抗议者拒绝的政治阶层的一员,总统缺乏领导国家的合法性,因此完全依赖于军方的支持。

陆军参谋长阿肖克·拉吉·西格德尔将军与年轻抗议者的代表举行了会议,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他呼吁对话与克制,并警告不要对任何抢劫或暴力行为采取严厉措施。

尽管一些人认为,军方迄今为止谨慎地与选举新领导层保持距离,并在文职部队达成共识之前将自己限制在“安全保障者”的角色范围内,但长期的权力真空可能会诱使该机构扩大其权力。

虽然由于遵守2015年宪法以及民众对任何威权主义表现的敏感性,直接统治的可能性不大,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西格德尔将军及其同僚未来几天的行动上,因为他们实际上已成为该国的“影子统治者”。

尼泊尔的起义与地区竞争

由于尼泊尔在印度和中国之间的敏感位置,尼泊尔的青年起义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尼泊尔长期以来一直寻求平衡与这两个庞大邻国的关系。该国南部与印度有着文化上的联系,而北部与中国则更为亲近。然而,加德满都始终不变的座右铭是与两国保持友好而平衡的关系。

随着以与中国关系密切而闻名的总理夏尔马·奥利的下台,分析人士认为,北京可能失去了一位亲密盟友,而新德里则在寻找重拾影响力的机会。

伦敦Helix风险管理公司的南亚专家阿里·哈桑表示,当前的危机可能对中国在尼泊尔的影响力造成挫折,同时也可能为印度带来机遇。

此次挫折与2022年斯里兰卡的遭遇惊人地相似。当时,一场令人窒息的经济危机和大规模的民众抗议活动导致总统拉贾帕克萨下台,而他被认为是北京在南亚最重要的盟友之一。他的政府因与“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而使国家背负了巨额债务。他的下台使得印度和西方得以在科伦坡重新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而这牺牲了中国的利益。

因此,北京担心同样的情况会在加德满都重演。夏尔马·奥利的下台可能会为更亲近印度或寻求西方支持的政治力量的崛起打开大门。

因此,预计中国将采取行动,与尼泊尔军方保持密切沟通渠道。军方是尼泊尔政治过渡的关键,传统上在外交关系中保持平衡。北京也可能悄悄施压,以确保组建一个不会损害其战略利益的过渡政府,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项目和山口贸易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尼泊尔于2017年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但进展缓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项目——连接西藏南部和尼泊尔首都的拉什瓦格迪-加德满都铁路——仍处于第一阶段。对中国而言,尼泊尔的稳定不仅仅是一个边界问题,而是遏制印度和美国在南亚影响力的更广泛方案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印度执政党印度人民党的部分成员对尼泊尔的君主制运动表现出浓厚兴趣,该运动呼吁恢复拉纳王朝(该王朝统治尼泊尔直至20世纪中叶)。

今年早些时候,前国王贾南德拉(尼泊尔最后一位国王)在加德满都受到了公众的欢迎,这反映出社会中君主制思潮的持续存在。然而,哈桑解释说,领导反对夏尔马·奥利起义的年轻一代似乎对恢复君主制并不热衷,这限制了君主制的可能性。

巴基斯坦方面正密切关注尼泊尔的事态发展,尽管它在加德满都的战略影响力不如印度或中国。尼泊尔长期以来一直试图利用与伊斯兰堡的关系来提醒自己摆脱新德里的束缚,保持独立。

20世纪60年代初,马亨德拉国王在与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发生争执后访问了巴基斯坦,随后又在加德满都接待了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以此向印度传递象征性的信息。

最近,尼泊尔政府在5月接待了巴基斯坦国防大学的代表团,此举激怒了新德里,当时,印巴关系在短暂的克什米尔冲突后正处于紧张状态。

尽管这些象征意义重大,但一些人认为,巴基斯坦不会成为下一届尼泊尔领导人的优先考虑对象。虽然巴基斯坦被认为是一个友好国家,但与印度和中国不同,它并非尼泊尔国内政治平衡的直接参与者。

尽管一些分析人士表示,尼泊尔起义的余波肯定已经传到了伊斯兰堡,但巴基斯坦精英也面临着与加德满都、达卡和科伦坡抗议者类似的指责:执政政府只顾追求自己的权力和利益,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

南亚之春

这些地区纠葛反映了中国研究人员所称的南亚民众不满情绪的蔓延,及其对“一带一路”等重大项目的潜在影响。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刘宗义指出,动荡无疑会影响“一带一路”的进展,但鉴于其改善民生的承诺,未来可能会重拾动力。

尼泊尔地图(半岛电视台)

刘宗义认为,亚洲国家为此类动乱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例如2022年斯里兰卡推翻拉贾帕克萨家族的抗议活动,以及2024年孟加拉国推翻谢赫·哈西娜政府的起义。他认为,尼泊尔如今的经历与这一区域背景密不可分。

这与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的观点相呼应。张家栋认为,尼泊尔正在发生的事情是南亚新国内秩序的一部分,公众意识的提升、经济困境以及社交媒体的兴起正在引发快速的政治变革。

这些解读将尼泊尔正在发生的事情置于更广泛的区域格局中,因为那里的青年起义与近年来席卷南亚其他国家的抗议浪潮有着相似之处。尽管不同的本土背景赋予了每一场经历各自独特的特征,但这三场经历的共同点是年轻一代的负担和经济正义的缺失。

在尼泊尔,16-25岁年龄段约占总人口的20.8%,而16-40岁年龄段则占总人口的40%以上,青年是动员的主要力量。在孟加拉国,15-29岁年龄段的青年占总人口的近四分之一,而在斯里兰卡,这一年龄段的青年约占总人口的23.6%。

历史上,这三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政治家族,其中一些家族在数十年间继承了权力。这些家族包括孟加拉国的哈西娜家族和卡莉达·齐亚家族,斯里兰卡的拉贾帕克萨家族和维克勒马辛哈家族,以及尼泊尔的奥利家族、德乌帕家族和达哈尔家族。所有这些人物都与腐败或无力重振政治体系有关。因此,他们的垮台或衰落被视为新一代寻求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机会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遗留问题催生了一种随时可能爆发的环境,让人想起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尽管阿拉伯世界和尼泊尔的背景不同,但两者的经历却有着共同点:受过良好教育、与全球紧密相连的一代人奋起反抗腐败的旧精英。讽刺的是,助长阿拉伯起义的数字媒体,正是其审查制度引发了尼泊尔​​街头的愤怒。

更广泛地说,尼泊尔的抗议活动是全球Z世代觉醒浪潮的一部分,他们正在反抗腐败和不公。这代人在经济危机和新冠疫情的洗礼下成长,对传统体制的失灵更加难以容忍。然而,他们的经历却有着相似的特征:依赖数字沟通,创作富有创意、跨意识形态的口号,以及拒绝政治精英中的老面孔。

在尼泊尔,这些特征显而易见,愤怒始于“裙带关系之子”的标签,随后升级为一场广泛的运动。因此,尼泊尔今天发生的事情并非个例,而是年轻人领导的、反对老龄化统治政权的地区性骚乱长链中的一个环节。

尽管各国的结果不尽相同——斯里兰卡的选举明显破裂,孟加拉国的转型真空,以及尼泊尔的形势充满变数——但这股浪潮反映出一种共同的社会和经济动态:新一代的崛起要求机会平等和公正,对抗那些失去人民信任的精英阶层。

来源: 半岛电视台 + 电子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