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盟估计,今年夏天袭击欧洲的极端天气造成了至少430亿欧元(约合500亿美元)的短期经济损失,预计到2029年,损失将增至1260亿欧元(约合1480亿美元)。

依据本月发表的一项学术研究所做的基于天气与经济数据关系的分析,单个酷暑、干旱与洪水叠加的一季,已使2024年欧洲联盟经济产出减少0.26%。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end of list

损失最为严重的是塞浦路斯、希腊、马耳他与保加利亚,各自短期损失均超过其2024年“总增加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相似的指标)的1%,其后依次为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地中海国家。

曼海姆大学与欧洲中央银行的经济学家将上述结果称为“保守”估计,因为分析并未纳入上月席卷南欧的创纪录森林火灾,也未计入多种极端天气同时发生的复合效应。

曼海姆大学经济学家、该研究第一作者萨哈尔·奥斯曼表示:“极端天气的真实成本呈缓慢显现,这些事件通过远超初始冲击的多条渠道影响民众生活与生计。”

科学家们试图厘清全球变暖对今夏极端天气的影响。研究显示,气候失衡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发生特大火灾的可能性增加了40倍,在希腊和土耳其则增加了10倍。

估计6月热浪导致的死亡人数在十二座大城市中因温室污染而增加到以往的3倍。

虽然大多数关于气候崩溃经济成本的研究都着眼于直接影响,例如资产损失或保险损失,但这项新研究的作者却利用了极端天气与经济产出之间的历史关系。

这是为了解释连锁效应,例如热浪期间建筑工人可工作的时长受限,或洪水破坏铁路后通勤受阻等。

世界银行气候经济学首席专家斯特凡·哈勒加特(未参与该研究)指出,研究再次证明极端天气的广泛经济影响大于直接损失且持续更久。

他同时提醒,评估所用的“极端天气指标不够精确”,可能低估总成本;而“总增加值”并未覆盖个人与企业承受的全部代价,也未计入减少风险暴露的收益。

比利时国家银行经济学家赫特·贝宁斯(未参与该研究)称,供应链中断是常被忽略的重要“隐性成本”。

他参与的一项关于2021年比利时毁灭性洪灾成本的研究发现,只要制造企业的供应商位于受灾地区,即便企业本身远离灾区,其销售额也会长时间大幅下滑。

贝宁斯表示,忽视此类效应可能导致对损失的低估约30%;而最重要的信息在于:极端天气已留下显著的经济印记,其间接影响的破坏力可与直接灾害相当。

来源: 英国《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