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告预测臭氧层空洞将在本世纪中叶修复
世界气象组织(WMO)的一份新报告称,地球的保护性臭氧层正在恢复,2024年的臭氧层空洞比近年来的要小,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有望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在9月16日(世界臭氧日)发布的《臭氧公报》报告证实,这一长期的积极趋势是1985年《维也纳公约》和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通过国际协调努力而取得的成果,这两项协议导致99%的消耗臭氧层物质被逐步淘汰。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 list 1 of 4国际能源署承认有必要投资新的石油项目
- list 2 of 4欧洲夏季的极端天气造成约500亿美元的损失
- list 3 of 4气候变化正在重塑全球移民地图与模式
- list 4 of 4非洲寻求每年筹集500亿美元用于“气候解决方案”倡议
《维也纳公约》承认高层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消耗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并为动员国际合作进行臭氧研究、系统监测和科学评估提供了框架。
根据这项公报,维也纳公约及其附加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已成为多边合作成功的里程碑。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种恢复是一项成就,提醒我们:当各国听取科学警告时,我们就能取得进展。”
根据该公报,2024年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比2020年至2023年期间记录的大空洞要小。
2023年,臭氧质量亏损最大值在2024年9月29日达到4610万吨,低于1990年至2020年期间的平均水平。它的出现相对较慢,随后迅速恢复。世界气象组织称,这种延迟出现是“南极臭氧层空洞初步恢复的有力指标”。
根据2022年发布的最新全球科学评估,如果目前的政策继续下去,预计南极洲上空的臭氧层将在2066年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而北极上空的臭氧层将于2045年恢复,全球范围内则于2040年恢复。
臭氧是氧气的一种特殊形式,由3个氧原子组成,化学式为“O₃”,呈淡蓝色,有刺激性气味,存在于大气层的两个主要层级中。
在高层大气中,它形成了保护地球免受有害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同时它也存在于靠近地表的对流层中,但在那里,它被认为是一种空气污染物,且对健康和生态系统有害。
1985年5月,在南极洲上空发现了臭氧消耗现象,这被称为“臭氧层空洞”。该空洞的卫星图像已成为环境威胁的全球象征,这有助于动员公众支持《蒙特利尔议定书》——该议定书对臭氧层的恢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臭氧层主要受到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侵蚀,例如氯氟烃(CFCs)和含有氯和溴的卤代烃,这些物质用于制冷设备和空调、香水喷雾剂和杀虫剂以及灭火。
农业部门使用杀虫剂和化肥也会释放一氧化二氮等物质,一氧化二氮被认为是会加剧臭氧层空洞恶化的温室气体。
当这些气体进入平流层时,紫外线会分解它们并释放氯和溴原子,而这些原子会引发破坏臭氧分子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