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伴随数字革命而生的年轻人
“Z世代”指的是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初的人群。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这一时期通常定义为1997年至2012年。这一时期的标志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这些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即时通讯和数字化存在已成为Z世代社会和文化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一代人是在千禧一代(也称为 Y 世代,出生于1981年至1996年之间)之后,在Alpha世代(指的是出生于2013年至2025年之间的人)之前。
但Z世代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是第一代被归类为“数字原住民”的一代,因为他们不了解互联网之前的世界,而是出生于一个加速发展的技术环境,这种环境彻底改变了教育、工作和社会交流的模式。
Z世代的特征
Z世代在以下方面具有区别于前几代人的特征:
- 历史和政治背景
与千禧一代不同,千禧一代的意识受到2001年9月11日袭击、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以及大衰退等重大事件的影响,而Z世代的大多数成员都非常年轻或尚未出生。
因此,他们的世界观并非建立在这些历史里程碑之上,而是建立在完全不同的背景下,最显著的是政治两极分化的加剧、身份认同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关于社会正义和平等的讨论的扩大,这些问题在塑造他们的政治和社会意识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 多样性和社会价值观
Z世代是美国种族和民族最多元化的群体,在种族和文化背景方面超越千禧一代。但多元化远不止于此,它还涵盖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例如心理健康、语言多样性以及性别观念的演变。
从价值观上看,Z世代的特点是理想主义倾向和积极变革的渴望。他们代表着新一代消费者,他们将日常选择与世界观紧密相连,并将自己视为应对气候危机和不平等等挑战的积极参与者。他们要求透明度和问责制,为弱势群体拓展机会,并致力于可持续和环保的实践。
- 数字化与科技
Z世代与前几代人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的后代并非亲身经历数字化转型,而是生来就伴随着数字化转型。千禧一代见证了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逐渐普及,而Z世代来到这个世界时,手机、高速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早已成为现实。
持续的连接和按需娱乐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是从童年开始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被称为“数字原生代”。
这种早期与科技的融合不仅让这一代人的生活更加便捷,也塑造了他们的身份认同和世界观。他们无法想象没有智能手机的生活,也没有在课程或培训中学习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相反,他们自动掌握了这些技能,因为这些技能是他们现实生活的自然延伸,这与“千禧一代”不同,后者经历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发展的阶段,并逐渐进入数字世界。
随着数字化的普及,互联网已成为“Z世代”工作、购物、建立友谊、结识新朋友乃至结婚的完整空间。研究表明,其中一些人,尤其是在亚洲,每天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超过6个小时。
然而,他们的数字体验并非仅仅是被动消费。TikTok和Instagram等平台已成为直接沟通的重要工具。播客也是如此,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娱乐手段,而是一个个人沟通和建立信任的渠道,尤其是在这一代人中,尤其是在视觉播客的普及下。
游戏是Z世代重新定义科技的一个例子,它超越了娱乐手段,成为协作、学习甚至产生社会影响的空间。他们利用游戏传递信息,改变现实和社区。
此外,Z世代正在迅速拥抱人工智能,无论是在创造力、解决问题还是研究方面,明确注重让公司承担责任并要求其使用透明。
生活方式和日常行为
Z世代在一个不断互联的世界中长大,互联网已成为日常生活每一步的起点,无论是搜索信息、关注新闻,还是在购买产品或服务之前阅读评论。
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他们会在网站、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信息流之间无缝导航,将其作为数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他们是伴随着社交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所以他们特别注重管理自己的数字形象,确保比前几代人更加谨慎地协调自己的在线形象。
然而,许多人正在采取更加注重隐私的方法,减少他们的在线身份暴露,并更广泛地个性化他们的信息流,即使他们继续大量消费数字内容。
然而,在“永远在线”的环境中成长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让Z世代能够无限地获取自学资源和即时知识;另一方面,也让他们更容易受到数字平台上不断进行社会比较所带来的心理压力。
这一代人已经接受了从社交网络到智能应用程序的现代技术工具,绕过了“千禧一代”所依赖的传统方法,例如短信、电话和电子邮件。
凭借强大的数字影响力,Z世代得以扩大与本地及全球社会各阶层的沟通圈,成为拥有广泛受众的影响力人物。
这一代人也利用这些工具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并改善了生活条件。因此,他们的日常生活不断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摇摆,持续的互动反映了他们作为“双重生活”一代的本质。
工作与职业价值观
在工作方面,Z世代摒弃了曾经将他们视为懒惰或“默默辞职”的刻板印象。相反,他们以务实、脚踏实地的心态对待工作,将灵活性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置于首要位置。
他们并不认为工作流动性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成长和自我满足的工具。正因如此,我们发现许多人转向自由职业和副业,这些职业既能体现他们的热情,又能赋予他们更大的独立性。
这种趋势迫使公司和雇主重新思考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策略,通过投资于工作场所内外的个人发展和赋能。
在职业价值观层面,这一代人展现出高效负责地完成任务的强烈承诺,但他们拒绝前几代人所特有的传统僵化框架。他们不认同命令式的领导风格和垂直权威,而是寻求一种基于对话、信任和相互尊重的环境,并高度重视反馈和经验交流。
《福布斯》2021年的数据显示,近90%的Z世代员工重视与管理层和同事的直接沟通,而60%的Z世代员工认为清晰的评估和持续的反馈是他们发展的重要元素。
这些数据反映了Z世代积极参与提升绩效和决策的强烈愿望,使得互动和包容的环境成为长期吸引和激励他们的理想选择。

心理健康与幸福
Z世代成长于动荡的全球环境中,他们不像前几代人那样经历过稳定的环境。自童年起,他们的生活就被不断升级的气候威胁、新冠疫情造成的长期封锁,以及对全球经济危机和反复出现的金融崩溃的持续焦虑所笼罩。这样的背景造就了一代渴望变革,但也面临着巨大心理压力的一代。
这一代人最容易受到焦虑和压力的影响,尤其是由于社交媒体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塑造完美的形象而产生的持续压力。
自2020年以来,报告心理健康问题的广告商比例显著增加,凸显了对更多支持性工作场所和组织的需求。
数据证实,提供这种支持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将心理健康从奢侈品转变为劳动力可持续性的战略因素。
Z世代的生活方式明显偏向于追求身心平衡的体验。例如,旅行对他们来说占据着核心地位,并非作为一种消费奢侈品,而是一种文化开放、冒险和自我发现的途径。
相反,他们对身体健康采取了更现实的看法,远离快时尚饮食,注重健康、实用和可持续的营养,更加重视蛋白质和均衡的健身,远离对减肥的过度痴迷。
金融与经济领域
从财务角度来看,Z世代与以往年轻人的刻板印象完全不同,人们认为他们鲁莽或不关心未来规划。
事实上,研究表明,这一代人更倾向于储蓄并将部分收入用于投资,无论是通过股票还是加密货币等数字资产。
自2017年以来,拥有投资组合的年轻人比例大幅增加,而没有任何储蓄的年轻人比例有所下降。
这种行为不仅仅是财务谨慎的表现,更体现了对经济风险的早期认识,以及摆脱对家庭或机构依赖、实现财务独立的愿望。
他们对金融科技(FinTech)和智能支付应用的开放态度,使他们能够更精准地追踪日常支出,并平衡消费与未来需求。换句话说,他们是努力在谨慎与雄心之间取得平衡的一代,并将财务安全视为职业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问题
在环境方面,尽管公众舆论将 Z 世代描绘成“最环保”、最具环保意识的世代,但详细数据揭示了更为复杂的情况。
虽然这一代人对气候变化直言不讳,并积极参与要求彻底解决的数字活动,但他们对日常环境实践(如回收利用或减少塑料消费)的个人承诺却低于预期。
在大多数情况下,Z世代并不认为责任仅仅落在个人身上,而是落在政府和大公司身上,因为他们有能力通过强制向清洁能源转变和减少排放的政策和立法带来切实的改变。
这一立场反映了人们对权力和效力的看法的转变,因为Z世代认为个人消费的影响有限,而对机构的集体压力能够推动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