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报道,因多年俄军对乌克兰的无人机攻击——最新一次是成群无人机闯入波兰领空——欧洲的北约成员国正面临日益加大的压力,被迫加快升级其防空体系。

这一进展暴露了欧洲防御的脆弱性。该报在一篇新闻报道中称,一些进入波兰领空、未被西方导弹拦截的无人机,被证实是粗糙低价的木材与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制品,被称为“非洲菊”(Gerbera)。

阅读更多

list of 4 itemsend of list

为应对这一短板,欧洲各国军队——据报道——正转向激光武器:它被视为替代昂贵导弹系统与低效原始防御手段的革命性选项。

经济且有效的替代方案

报道指出,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将定向能束用于研制比导弹或炮弹更廉价、更高效的武器系统。

该报确认,研发或部署激光防空系统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其中一些系统已在战争中投入使用,如以色列与乌克兰的实践。

相比之下,“爱国者”等系统每套电池造价逾十亿美元,单枚拦截弹价达百万美元级;而激光击落一架无人机的成本却仅为几美分。

这一现实推动欧洲加紧寻找更高效、成本更低的替代方案,尤其是在俄制无人机已抵达波兰领空之后。

《纽约时报》称,激光技术正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选项。澳大利亚电光系统公司(EOS)宣布,已向一个北约欧洲成员国出售其“阿波罗”(Apollo)系统,功率100千瓦,单套价格8300万美元,预计2028年交付。

国防革命

报道续称,这种武器能够以每分钟击落20架无人机、且每次“射击”成本不超过10美分的效率作战,与传统昂贵系统相比堪称一场革命。

然而,该报指出,激光武器也存在缺陷。雨雾等天气条件会影响其精度,目前的射程仅限于几公里,而且尚无法击落弹道导弹。

尽管有这些不足,报导引述专家观点——例如美国新墨西哥州定向能协会执行董事大卫·斯多特——认为,凭借低成本与“几乎无限弹药”的特性,全球正站在大规模采用该技术的门槛上。

据这篇新闻报道,美国与以色列在该技术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对其出口实施严格限制,以防落入对手之手。

文章并提到,以色列正准备把“铁束”系统纳入其多层防御体系,与“铁穹”并行部署。

《纽约时报》预期,随着俄国入侵行为持续试探北约边界、且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寻求缩减对欧洲盟友的部分军事支持,这场“激光防务革命”在欧洲将更显迫切。

来源: 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