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是外国对非洲主导地位的桥梁
教育和科学外交是世界主要大国和新兴大国推行的提升影响力政策的重要支柱。法国外交部将其描述为“法国在国际舞台上施加影响政策的基本要素”,以及“加强法国诸多双边关系”的手段。这使得奖学金成为展现软实力、吸引和影响非胁迫性人才的关键工具。
尽管这些奖学金的既定目标往往是支持非洲发展、提高人类技能、缩小教育差距和建设能力,但许多分析表明,其中隐藏着各种与促进经济利益(如进入市场和资源)相关的隐藏目标、与获得外交盟友相关的政治利益以及通过传播治理模式或文化价值观来实现意识形态议程。

越来越多的人
非洲大陆数百万年轻人的教育体系恶化和经济机会有限,使得外国奖学金成为许多非洲学生寻求的救生艇,他们希望借此获得社会和经济进步的机会。
中国这部分人群的数量急剧增长,从2003年的不到2000人增加到2024年的36万多人。在华非洲留学生数量在短短十年内也增长了21倍,北京承诺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向非洲学生提供5万个奖学金名额。
中国并非唯一一个这样做的国家。管理美国富布赖特奖学金项目的国际教育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3-2024学年,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51个国家的近5.7万名大学生在美国学习,增幅超过13%,而上一学年增幅超过18%。
法国是非洲学生的主要留学目的地。一项与法国高等教育和研究部合作发布的研究显示,2023-2024学年,法国接收了近21.9万名来自非洲大陆的学生。
俄罗斯文尼察人口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杰尼先科参与撰写的研究报告也显示,在俄学习的非洲学生数量已从2010-2011学年的6700人增加到2022-2023学年的3.4万多人。
新兴大国也从中分得一杯羹,数据显示,到2024年,土耳其的非洲学生人数将从2011年的3500人增至6.2万多人。

他们为何离开?
非洲学生是寻求外部奖学金的最大群体之一,这反映出整个非洲大陆教育状况的恶化。分析表明,许多非洲教育体系面临着重大挑战,例如合格教师短缺、教材匮乏以及管理和治理不善。这迫使优秀学生寻求外部“生命线”。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发布的一项评估报告也凸显了这一悲惨现实的另一个方面:非洲高等教育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卫生、农业和技术等关键领域。非洲在研发方面的投入仅占其GDP的0.6%,而全球平均水平为1.79%。
教科文组织的评估还强调了贫困和失业对非洲青年移民的影响。每年有1100万非洲年轻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但其中40%以上缺乏就业所需的技能,迫使许多人寻求其他途径实现经济成就和社会进步,其中最明显的是寻求奖学金到国外接受高等教育。
另一方面,出国留学的前景对非洲学生来说颇具吸引力。例如,欧洲国家提供注重实践的高质量教育,为来自非洲的学生提供了发展个人技能和实践技能的机会。在这些学术机构学习也有助于他们融入全球劳动力市场,并显著提升他们回国后在当地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机会
鉴于贫困可能导致许多非洲人无法完成学业,全额资助的外国奖学金代表着所谓的“黄金机会”,不仅可以让他们继续他们的教育之旅,还可以涵盖所有生活费、杂费和学费,让获奖者能够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

捐赠者服务的选择标准
通过赠款主导非洲大陆的机制构建从早期阶段就开始了,因为选择和评估过程取决于许多与东道国目标相关的标准。各国或机构会根据其地缘政治或经济优先事项来确定受援国的范围。
剑桥大学发表在《英国政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包括教育补助金在内的支持和援助项目旨在巩固对特定国家或政府的影响力。
中国政策与产业专家谢丽亚(Lia Xie,音译)与他人合作撰写的论文通过统计分析表明,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获得奖学金的学生人数比非参与国家更多,北京通过“丝绸之路奖学金”项目每年向“一带一路”国家额外拨出1万个奖学金名额。
奖学金和学术专业的分配往往与捐赠方的战略利益相关。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网站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中国奖学金主要侧重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STEM)。
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解决非洲工程师和研究人员严重短缺的问题,也代表着中国的一项战略投资,确保非洲拥有熟悉中国标准和技术的合格劳动力,从而促进对北京的长期依赖。
《人民日报》网站发表的一篇报道称,中国正在非洲开展一项建设项目,旨在提升技能型劳动力,并列举了职业教育与中国企业在非洲开展业务之间的关系的几个例子。
报道列举了吉布提学生参加铁路运营技能发展项目的情况,该项目的毕业生将加入中国建造的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亚之间的电气化列车网络,其他国家也参与了类似项目,例如赞比亚的信息通信技术项目。

主导地位的桥梁
捐助国将回国的毕业生描述为祖国与留学国之间的“桥梁”。这些毕业生不仅有助于传递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而且这些经验往往与捐助国的发展模式和思想方法相契合,涵盖学术、专业和政治等诸多方面。
法国外交部网站介绍了巴黎的教育外交,称这些奖学金项目旨在“培养未来的政治、经济和科学精英”。“吸引战略”由欧洲部、外交部和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通过最高层级的密切合作进行协调。
培养文化契合的精英人才,对捐赠者而言可实现多重目标。他们继续使用法语或中文,确保这些国家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同时也有助于毕业生所在国家在特定文化影响范围内(例如法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悉尼大学副教授塞伊·阿比姆博拉(Seyi Abimbola)与他人合作撰写了一篇研究文章,该文章基于对来自多个非洲国家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毕业生的采访,得出结论:堪培拉为非洲学生提供的奖学金有潜力传播澳大利亚的影响力,这些回国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也有助于其国家的发展。文章建议增加对国际奖学金的投资,以便更好地培养回国的研究人员,使其能够影响其国家的发展并维持澳大利亚的影响力。

校友网络
在此背景下,“校友网络”成为维持回国毕业生与捐助国之间沟通的最重要渠道之一。这些网络通过一系列工具和渠道建立和支持。例如,由巴黎管理的法国校友网络拥有超过60万名成员。该网络的网站指出了多种确保法国与该领域关系连续性的手段,例如支持伙伴关系、提供就业机会以及组织活动和会议。
美国海军司令乔纳森·阿尔斯特罗姆在一篇文章中阐述了华盛顿如何利用教育交流平台,并指出富布赖特项目每年吸引4000名国际学生,对非洲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以加纳为例,该国富布赖特项目的校友包括多位前总统、总理、学者以及其他知名人士。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特肖梅(2013-2018年)是推动发展埃塞俄比亚与中国关系的最突出的人物之一,他曾在中国完成大学学业。在其任期内,中国企业参与加强埃塞俄比亚的交通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接受中国环球电视网采访时,特肖梅将两国关系描述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保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英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堪培拉利用非洲的奖学金项目来增强其外交影响力,因为澳大利亚与毕业生之间的持续关系对于增强外交影响力至关重要,尤其是当毕业生在政府中担任领导职务时。
即使毕业生没有加入政府,他们也能以符合外国利益的方式,为塑造公众舆论或私营部门做出贡献。ResearchGate网站上发表的一项关于“中国软实力在非洲的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例子,说明中国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能更愿意在自己的公司使用华为产品,这巩固了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数字主导地位。
人才流失
许多非洲学者严厉批评外国资助对非洲国家造成的深远影响,最显著的是加剧了非洲大陆的人才流失,并瓦解了其研究界。这加剧了对外部援助和支持的需求,使相关国家承受着来自捐助方的压力。
一些报告显示,每年约有7万名技术专业人员离开非洲,给医疗、教育和科技等重要行业蒙上了阴影。其他数据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非洲学生表示,他们计划在完成学业后离开非洲大陆,去国外寻找更好的机会。
非洲联盟下属的非洲能力建设基金会在其一些估计中指出,高度敏感领域的研究人员、创新人员和合格人员严重短缺,考虑到这一点,这种移民问题的严重性就更加凸显了。非洲大陆亟需800多万名医生和专家、400多万名工程师、100多万名研究人员以及近7万名科学家和农业研究人员来填补人才缺口。
非洲学者对外国奖学金制度的批评也指出,这些制度未能实现自身发展,也未能满足当地需求,反而服务于捐助国的利益。他们指出,其最危险的后果之一是造成结构性依赖的恶性循环,即当地教育薄弱导致对外国奖学金的需求增加。
需求的增加导致人才流失,抑制了非洲各国政府发展教育机构的积极性,导致这些机构的薄弱环节加剧,从而加剧了对外部援助的需求,最终阻碍了非洲建立自给自足的教育体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