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媒体看中国
2025-09-17T12:43:18.399Z

中国的电动车行业是得到政府扶持的“新质生产力”代表
(德国之声中文网)《明镜在线》发表评论指出,美国和欧盟想效仿中国的产业政策,通过贸易壁垒、补贴和入股等政府干预调控措施,力图在关键领域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但作者认为,这种学法是不得要领。文章写道:
“显然,大西洋两岸的战略不约而同:想要打败中国的产业政策,就必须搞自己的产业政策。
然而,有迹象表明,这种‘跟中国学样’的原则,把中国经济的成功之道看得太简单了。普遍的逻辑认为,在一党体制下,国家具有巨大影响力,因此欧洲和美国也应该加大干预经济,所谓以火攻火。
然而,如果仔细推敲一下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原因,就会得出一个不同的结论:正是北京政府通过干预,造成了近期的房地产崩盘和产能过剩等问题。中国的工业活力主要归功于企业及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中国的工业崛起并非由国家主导,相反,它是国家退出的结果。
相关图集: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至今,赢了吗?
"中国芯":“中国芯”的提法在2000年代初就已开始传播。背景是中国在芯片方面长期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状况,令领导层对半导体领域的科技依赖性感到担忧,计划提升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和装备材料产业链能级。在新的产业政策推动下,出现了一批集成电路研发创新机构。
浮夸造假:2006年的“汉芯”造假丑闻,给这场轰轰烈烈的科技创新运动蒙上了一层阴影。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被查出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行为。这一事件所凸显的急功近利的浮夸现象,始终伴随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
“大基金”投入巨资:2014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成立扶持芯片产业的“大基金”。 第一期募资1387亿元,2019年二期募资2041.5亿元,2023年推出的第三期规模扩大至3000亿元。受资助的公司包括中芯国际和长江存储等龙头企业。但一些分析人士指该基金主要在幕后运作,投资标准不够透明;此外技术创新的进展可能被夸大,许多投资未能取得成果。
为了不被“卡脖子”:2020年以来,美国逐步扩大对中国的芯片制裁,并联手日本、荷兰等国,更大范围封锁半导体制造设备输入中国,例如荷兰ASML公司生产的极紫外线(EUV)光刻机。中国欲实现半导体自给自足的意愿更加迫切。在响应习近平号召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造芯”运动中,一再出现资金使用不当和烂尾项目。2022年的芯片产业反腐风暴中,多名芯片大企业高管被调查。
华为、中芯实现突破?:2023年8月,被美国“断供”芯片的华为推出新款手机Mate 60 Pro (图)。专业机构拆解分析判断该手机使用的是华为海思设计、中芯国际(SMIC)制造的“麒麟9000s”7纳米芯片。虽然在去年就有报道称中芯“制造”出了7纳米芯片,但业界人士分析,这次仍是通过14纳米制程重复曝光生产出7纳米芯片,而这种工艺决定了其产量和良品率不高,但成本高,尚达不到批量生产的要求。
改变游戏规则的新技术?:2023年9月底,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科学家计划构建一个由粒子加速器驱动的巨型芯片工厂。这项新技术如果成功,将有可能使中国在半导体芯片行业中超越美国的制裁,走上芯片自产的道路。报道称,这一雄心勃勃的项目突显了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决心,并预示着半导体行业可能出现的巨大转变。但中国整体经济面临的巨大下行压力,也将给芯片科研进行融资的过程带来了不小的阻碍。
道阻且长: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先进的芯片产业链需要巨大投入,但又非仅靠资金就能实现。财经专栏作家刘远举曾在FT中文网撰文指出,“芯片行业仅仅跟随性发展,就涉及巨大的投资。若要站在世界领先水平,更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这些研发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且充满风险。这需要给企业家以长远而稳定的预期;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透明、公开的科研体系,远非一蹴而就之事。”
过去15年来,私营部门在中国经济产出中的占比稳步增长。2010年,国有企业贡献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一半,但这一比例最近已降至仅三分之一。华为和腾讯等民营企业已成长为全球运作的跨国公司。
与此同时,软件、医疗技术、机械工程和机器人等领域涌现出数以万计高度专业化的中型企业。根据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一项研究,这些企业的范本并非新加坡或法国式的干预主义,而是德国‘隐形冠军’的私营模式。”
作者指出,推动中国民营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因素是国内同行的激烈竞争。而政府的产业政策往往伴随巨大的副作用:
“政府干预制造的新问题往往比要解决的问题还多。例如,北京人为压低利率的政策不仅加剧了近期的债务和房地产危机,还加剧了工业产能过剩,导致出口畸形增长,全国物价下跌。
相关图集:不能输给中国:美国采取了哪些限制措施?
10年内禁止在华投资半导体: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该法案包括对芯片行业527亿美元的补贴、对半导体和设备制造25%的投资税收抵免等扶持政策。其最受瞩目的条款之一是,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生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的公司,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换言之,拿了美国政府补贴的资金,10年内不能在中国投资半导体产业。
禁止对华出口尖端芯片: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公布《出口管制条例》(EAR),一年后再度收紧,尤其针对向中国出口高性能芯片和半导体制造相关事宜。重点管控的目标是被用于数据中心的尖端芯片以及用于训练AI的大模型芯片。美国商务部将逐案调查酌情发放出口许可证。这一背景下,2023年10月美国禁止了英伟达(Nvidia)向中国输出先进芯片。
要求盟国配合限制出口芯片制造设备:2022年10月美国宣布对芯片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实施新的限制。此后荷兰的阿斯麦(ASML)和日本的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跟进宣布配合美国的限制政策。这些国家如果不严格控制对华出口,华府会动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全面阻止相关产品的销售。此前的2022年8月,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都收到了商务部的信函,通知他们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芯片制造的设备。
钢铝关税25%:2024年5月14日,拜登总统宣布,对战略性行业加征关税,这些行业包括钢铁和铝。华府启动《贸易法》第301条款,从2024年开始对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从目前的0% - 7.5%提高至25%。
半导体关税50%、电动车100%:白宫划定的战略性行业也包括半导体、电动车以及太阳能产品。半导体产品的关税将于2025年从25%提高至50%。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于2024年从25%提高至100%。锂电池以及电池部件的关税从2024年其从7.5%提高至25%。太阳能电池板的关税将在2024年从25%提高到50%。
起重机、医用口罩手套加征至25%关税:此外,港口起重机的关税从今年起从0%提高至25%;注射器和针头的关税将从0%提高至50%。一些医疗用品如呼吸器和口罩,其关税将从0%-7.5%提高至25%。橡胶医用和外科手套的关税将在2026年从7.5%提高至25%。
哪些法案还在路上?:美国国会夏季休假结束后,众议院将率先讨论并通过一系列涉华法案,其中包括降低对中国生物技术的依赖、禁止中国电动汽车和无人机、限制中国公民购买农田以及恢复一个旨在消除剽窃美国知识产权的项目。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不能输给对手中国”的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众议院投票过后,还要按程序再经参议院表决通过。
甚至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最近都在抱怨‘无序低价竞争’,其实没有人比他更助长了这种竞争。正是他做出决定,新工厂、道路和机场的建设要优先于拉动民众的消费。也正是他,确保了出口行业的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近年来中国经济模式的根本失衡。私营企业带来了经济活力,但党和国家领导层却指出了错误的方向。
现在欧洲人和美国人显然决心效仿北京误导性的经济政策,就更加值得怀疑了,毕竟之前的尝试就成效有限。”
仅是光鲜外表?
《新苏黎世报》再次关注了两周前在北京举行的阅兵式及其展示的众多新式武器。这些先进装备令全球观众和专业人士印象深刻。“然而,外国军事专家对中国新武器系统的真正能力感到疑惑。这些新型无人机和导弹只是看上去好看,还是真的有效?”
“北京阅兵后,观察人士猜测这些新型无人机是否能够以高超音速(五倍于音速)飞行。尽管中国政府出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尚未披露有关这些作战无人机的细节,但大多数军事专家一致认为,中国在过去几年中无疑投入了巨资用于无人作战系统的现代化升级。
‘中国从乌克兰战争中无人机系统的对抗中学习了经验,并正在相应地调整其军事部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专家、顾问宋忠平告诉《南华早报》,并补充道:‘中国军方意识到无人机系统带来的威胁,并正在采取应对措施。’海军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目前正在测试其第三艘航空母舰。几天前,福建号航母穿越了台湾海峡。一旦该舰服役,北京将拥有世界第二大航空母舰舰队。
在目前正在北京举行的香山论坛上,来自国外的国防专家正试图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技术现状。来自100个国家的约1800名代表将出席这一地区安全论坛。“我们可以肯定,今年香山论坛的外国代表将努力从中国同行那里获取有关一些新型武器系统的技术信息,”新加坡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的安全专家詹姆斯·查尔告诉路透社。”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中文有Instagram!欢迎搜寻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浅出的图文与影音报道。
© 2025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