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昱君
2025-09-23T06:07:47.264Z
馬克宏今年積極推動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兩國方案」,今年6月原訂與沙烏地阿拉伯共同主辦會議商討此事,但後來因以色列和伊朗爆發戰爭而延宕。

(德國之聲中文網)聯合國大會週一(9月22日)在紐約舉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兩國方案」會議。與會的大多數國家都支持承認巴勒斯坦國,對巴勒斯坦而言,全球外交立場的趨勢轉變,深具里程碑意義;不過,以色列和美國仍堅決反對承認其國家地位,以哈戰爭亦未停歇,加薩當地人民的處境短期內恐怕難以實質改善。

這場峰會由法國與沙烏地阿拉伯主導推動。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聯大演說中表示,法國承認巴勒斯坦為國家;他宣布的時候,會議現場響起掌聲。此前在7月底,他便預告會在9月的聯大會議正式宣布此事,是七國集團(G7)之中最早表態者。

馬克宏強調,各國必須盡一切力量,確保以巴和平共存的「兩國方案」得以實現。

「和平的時刻來臨了……是時候釋放哈馬斯扣住的48名人質,是時候停止加薩的戰爭與轟炸,停止屠殺與流離失所。」馬克宏補充道,等到哈馬斯釋放人質,法國才會考慮在巴勒斯坦國設立大使館。

比利時、盧森堡、馬爾他、摩納哥、安道爾等歐洲國家也在22日承認巴勒斯坦國;上週末,英國、加拿大、澳洲、葡萄牙已經這麼做。至此,全球193個國家之中,有超過150國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

巴勒斯坦人怎麼看?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領袖阿巴斯(Mahmoud Abbas)透過影片呼籲其他國家跟進,並承諾在戰爭停火之後一年內會展開改革、舉行選舉。阿巴斯未能親身到紐約參與這場峰會,因為他遭美國拒絕發放簽證。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的外長阿加貝肯(Varsen Aghabekian)則說,雖然西方國家承認巴勒斯坦國無法立即改變當地人的狀況,但這樣的表態仍對以色列釋出明確的訊號:對巴勒斯坦的占領無法永久持續下去。

美聯社引述一名正逃離加薩城的民眾艾迪安(Fawzi Nour al-Deen):「對巴勒斯坦人來說,這是一個起點,或者是一線希望。我們是值得擁有自己國家的人民。」

阿巴斯領導的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控制約旦河西岸的部分地區,成員大多是哈馬斯的政敵;哈馬斯目前控制加薩走廊。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承認以色列,在安全事務上與對方合作,並致力於推動「兩國方案」。不過,以色列指控其煽動武裝行動,並稱要排除其在戰後參與加薩事務的可能性;也有許多巴勒斯坦人認為該機構領導階層腐敗且日益專制。

2011年,巴勒斯坦權力機構曾申請加入聯合國,但遭安理會駁回,目前是聯合國觀察員身分,並無表決權。無論有多少聯合國成員國承認其國家地位,最終仍須經安理會批准,巴勒斯坦才能正式加入聯合國。安理會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擁有否決權,其中,中國、俄羅斯、法國和英國皆承認巴勒斯坦國,但美國不支持。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兩國方案」一般指的是成立一個可跟以色列共存的獨立巴勒斯坦國,類似提議至少可追溯到1947年的聯合國大會,近年來各國則有不同的主張版本。

反對方的立場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22日說,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是正確的,「並不是獎賞」。此言顯然是回應以色列政府一貫的主張,即認為承認巴勒斯坦國是「獎勵恐怖主義」。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多次強調反對巴勒斯坦國;部分以色列極右翼官員還暗示,可能會採取行動回應國際的承認浪潮,例如併吞約旦河西岸部分區域。若以色列真的這麼做,巴勒斯坦建國的可行性也會大大降低。對此,古特雷斯在會議前向法新社表示,「不該因為遭報復的風險,而感到畏懼」。

納坦雅胡預計29日在華府會晤美國總統川普。對於是否承認巴勒斯坦國家地位,川普立場跟以色列一致,認為此舉是「給哈馬斯獎賞」。

川普將在23日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說;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指出,川普會談到「全球主義機構如何嚴重腐蝕世界秩序」,並闡述自己「對世界清楚、具建設性的願景」。川普還會與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約旦、印尼、土耳其和巴基斯坦等穆斯林國家舉行會議。

除了美國,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也不支持承認巴勒斯坦國。德國外長瓦德富(Johann Wadephul)22日向DW表示,德國的立場是支持「兩國方案」,但反對現階段承認巴勒斯坦國。他曾說,承認巴勒斯坦國是最後一步,此前應先經由談判實現「兩國方案」,才有可能讓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和平、安全、有尊嚴地共同生存。

納粹大屠殺之後,德國對以色列負有特殊的歷史責任,因此儘管現在的德國政府對以色列在加薩的軍事行動亦有疑慮及質疑,仍會避免直接批評以色列

義大利政府也主張,現在承認巴勒斯坦國,恐怕會造成反效果。另據《朝日新聞》17日的報導,考量到維持跟美國的盟友關係、避免跟以色列陷入關係緊張,日本也暫不打算承認巴勒斯坦國。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