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80周年专访】日军毒气原料给茨城县一户家庭带来悲剧
【共同社9月8日电】(高级记者:辰巳知二)2001年10月一户家庭搬到茨城县神栖市,不久全家人都出现了原因不明的健康问题,出生后没多久的婴儿青冢琉时一度濒临死亡。之后的调查发现,原因是日军毒气原料造成的砷中毒。在距离青冢家90米远的空地的地下,不知被谁丢弃的水泥块中混有毒气原料,其中的毒素渗入地下水并进入了井水中。如今24岁的琉时仍然有着严重的智力障碍,他的母亲美幸(48岁)气愤地表示,“不知道战争的一代为什么要遭受战争的摧残”。
琉时生于2001年9月,出生后第二个月全家搬到了神栖市木崎的一户独栋住宅。当地的土壤富含地下水,许多家庭饮用井水,琉时也喝过用井水冲开的奶粉。
不久琉时开始频繁发作剧烈的痉挛。2002年春天,他出生半年后在体检时被诊断为“原因不明的脑性麻痹”。医生告诉美幸“琉时可能一辈子都无法走路”,美幸甚至做好了“或许琉时无法活很长时间”的心理准备。
2003年3月,茨城县在调查中从井水里检测出高达水质环境标准450倍的高浓度砷。4月弄清了这是源自毒气的有机砷化合物“苯胺次胂酸”(又叫二苯砷酸)。
中央政府的“公害等协调委员会”根据战后并无制造这种化合物的迹象等,判断这是陆军呕吐性毒气“红剂”的原料。红剂是从1930年前后到战败前后在广岛县大久野岛上秘密毒气工厂量产的化武。
有观点认为,战后贮藏在广岛县内的毒气原料被废品相关企业运到神栖,但茨城县警方的搜查未能查明真相。
琉时多次住院,如今虽然能够自如走路,但是一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非常暴躁,因此几乎没有职业支持设施能够接纳他。由于琉时无望自立生活,必须有人照顾,现在家人合力照看他。
“双亲终究会离去,我想自己设立能够照看弟弟一生的支援设施。”已婚并有两个孩子的姐姐梨奈(30岁)这样说。她在护理设施工作,希望能取得相关资格。美幸7月辞去了便利店店长的职务,也开始在护理设施工作。可能是受砷中毒影响患有严重眼疾的父亲慎一(53岁)现在专心照顾琉时。
当地39位居民向国家和县政府问责,要求公害等协调委员会作出裁定,但委员会只就1999年附近其他地区发生的砷污染问题认定了县方责任,认为其未进行妥善调查并疏于公布、未能避免砷受害扩大。美幸接受了该裁定、与县方和解,放弃提起诉讼向国家索赔,但心中仍有余恨,“国家发动了战争,但却疏于管理毒气原料,我曾想在法庭追究其责任”。
××××
公害等协调委员会:简称公调委,是1972年设立的中央政府行政委员会,主要工作是通过调停或裁定等方式力争迅速解决公害纠纷。相关手续包括判断有无损害赔偿责任的“责任裁定”、判断因果关系的“原因裁定”、寻找双方共识的“调停”等。关于责任裁定,如果30天以内双方都没有提起诉讼,被视为共识的内容将确定,若不服可向法院起诉。围绕茨城县神栖市的砷污染问题,2012年5月公调委认定县方的责任,该县通过支付总计6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91万元)与居民方面和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