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像来源,EPA
尹锡悦(左)接受宪法法院弹劾审判期间,辩护律师团队引用了声称中国暗箱干预韩国大选的“假新闻”。
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NCAFP)朝鲜半岛问题青年研究员郝楠对BBC中文指出,导致当前韩国反华情绪的原因之一,是尹锡悦执政末期及被弹劾期间,出于个人政治目的煽动的“反华阴谋论”,“这一点是当前示威浪潮急剧扩大的直接动因”。
但郝楠认为还须考虑到两个“结构性因素”——“萨德事件”以来长期存在的中韩民间对立情绪,以及韩国“亲美”“友日”保守派,与倾向对华合作、对朝接触的进步阵营之间出现分裂。“因此即便反华示威在媒体上声量很大,也不能代表韩国社会整体的对华态度。”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高级讲师金惠真博士也指出,不能将眼前的反华情绪视为“根深蒂固”。
金惠真博士回覆BBC中文电邮提问说:“政治势力有时会试图动员选民对抗中国,而一些党派人士也持续试图将韩国内部的挑战归咎于中国。”
“另一个因素是,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一些与美国有关联的特定团体,正刻意在韩国煽动对中国的负面情绪。关于这些行动背后是谁,仍有不少争论。”
《韩民族日报》9月份曾报导,由73岁美籍韩裔金明惠(别名安妮·陈,Annie Chan)建立的组织——韩国保守主义联合(KCPAC)与美国保守政治行动会议(CPAC)董事会成员章家敦(Gordon Chang)等合作,在所谓“选举舞弊”问题上在华府游说,争取关注。
6月份韩国总统提前选举临近,首尔大林洞的华人店家表示感到压力。 1980年的光州运动,与2019年的香港示威,有可比之处吗?BBC见证两名香港示威者与一名光州事件镇压士兵的对话。研究中国外交政策的韩国庆熙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语学系朱宰佑教授则认为,从沙尘暴吹袭、新冠病毒病(COVID-19)、香港民主议题到西海(中国称黄海)主权争端,韩国反华情绪有充分的正当性,但“反华情绪其实是韩国民众对政府失望的结果,而不完全是针对中国本身”。
朱宰佑教授对BBC中文说:“每逢总统大选,无论候选人所属政党为何,总会表现出强烈意志与决心,声称将勇于面对这些问题,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然而,选举过后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韩国与中国最近的主权争议事件之一,是中方在黄海两国专属经济区(EEZ)重叠范围内建设了三座大型金属架构海上建筑。中方称这些是“民营企业设置的养殖设施”,包括浮动鱼塘“深蓝1”号和“深蓝2”号。2025年2月,韩方海洋调查船到现场勘查,遭中国海警拦截,演变成中韩两国海警对峙。韩联社称,2025年9月底,中国海警也曾“在黄海韩中暂定措施水域(PMZ)阻止南韩调查船对中方构造物进行检查”。
“历任总统都忙于向中国示好,并对韩国民众称这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利益’。然而,他们在对华关系中所谓追求‘国家利益’的方式,对韩国人而言,始终是一种侮辱。”
“出于对此的失望与挫折,民众选择走上街头表达不满。”

图像来源,SOPA Images/LightRocket via Getty Images
韩国反华抗议涉及多项议题,包括干预选举指控,和海洋权益争端等。
李在明于6月份补选中当选为新总统。他在9月表态称,这些示威是“针对特定国家游客的歧视性集会,蓄意破坏双边关系”。10月新免签措施生效后,李在明称“绝不能对那些不文明、有损国格的行为置之不理”,“我们应坚决消除此类有损国家利益和形象的行为”。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发言人评论说:“我们遗憾地注意到,韩国个别政治人物散布不实信息,个别极右团体在中国游客集中的首尔明洞、大林洞等地不时举行针对中国的示威游行。中韩双方都对此明确反对。”
“他们选择在中国人民欢度国庆、中秋双节,韩国人民欢度开天、中秋双节的喜庆日子这样做,别有用心,也不得人心。”
10月15日,韩国国务总理金民锡称,这些“仇视性示威”是“自残行为”,政府将依法严正应对。
金惠真博士认为,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别的国家,韩国社会主流均不存在深厚敌意,因此李在明的言论符合主流意见。此外,从经济上看,反华示威行动阻碍了观光客,干扰了本地商家,对他们造成损害。

图像来源,Reuters
庆州APEC峰会将是李在明就任总统至今最重要的一次外交活动。
郝楠表示:“李在明虽出自进步阵营,但在美国贸易与防务压力下,不得不延续尹锡悦时期建立的美日韩三边安全框架,这客观上压缩了与中国、朝鲜、俄罗斯展开有意义接触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李在明对国内极端反华示威的处理并未超越韩国的法治框架,也符合其维持外交平衡、避免局势失控的政策逻辑。”
朱宰佑教授则认为李在明做了一个“糟糕”的选择。尤其当一位执政党议员在李在明指责有关集会具歧视性后隔天,提出要立法专门禁止歧视性示威,而日本驻韩大使馆门前几乎每周都有反日示威。
“全球没有任何一个民主国家会立法禁止针对特定国家的抗议行动——这可能被视为对言论与表达自由的侵犯,而这正是普世价值之一。”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认为向中国示好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控制与压制本国人民。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对美国产生反效果,因为美国几乎每周都面对反美示威,这项举措可能被视为争议性决定。”

图像来源,EPA
李在明总统(中)不久前仍是在街头抗议中领导群众的在野党党魁,朱宰佑教授认为他下令整顿反华示威有其不当之处。
“萨德事件”九年来中韩关系有好转过吗?
9月下旬,“迪士尼+”韩语网剧《暴风雨》中,演员全智贤的一句对白“中国为何偏爱战争?”再次点燃中国网民呼吁“把韩剧禁播进行到底”的呼声。
在此之前,原订在海南三亚举行,获得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支持的一场韩国流行音乐演唱会被“无限期推迟”,韩国女子组合Kep1er原订在福建福州的演出也被取消。
自2016年韩国寻求部署美国萨德(THAAD)反导弹系统激怒北京后,中国所谓的“限韩令”一直持续。这两场演出原本被观察人士视为中方有所松绑的指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9月17日被问及中国向韩国娱乐事业重新开放市场是否仍存在障碍时称:“我不了解你提到的具体情况。中方对中韩间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交流不持异议。”
尽管反华情绪不能代表韩国的全部,韩国内部对中国的观感似乎也有待改善。
韩国《中央日报》与韩国东亚研究院6月份发表的年度联合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6.3%受访者对中国抱持负面看法,比2024年增长2.5个百分点。《中央日报》英文版形容这是值得警惕的比例。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7月份发表的年度调查显示,只有19%韩国受访者对中国存在好感,比2024年调查下跌六个百分点。

图像来源,Reuters
韩国2016年同意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引起中国猛烈不满之余,也在韩国民间遇到反弹。
韩国庆熙大学朱宰佑教授说:“也许萨德听起来是个早已随岁月流逝的老话题,但在北京眼中并非如此。”
如今习近平确定将出席韩国庆州APEC峰会,朱宰佑教授认为,“在他踏足韩国土地的一刻,萨德争议将正式落幕”。
“正是中国对南韩实施了制裁,禁止特定韩国产业在中国市场发展,并迫使韩国在萨德问题上作出‘三不’承诺”——即韩国政府不追加部署萨德系统、不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不建立韩美日三国军事同盟。“习近平决定正式访韩,他必须向中共提出最有力的理由与正当性,说明此行的必要性。”
新加坡国立大学金惠真博士则认为萨德属于“过去式”。不过,“在当前地缘政治紧张下,韩国正愈加强调所谓‘各自图生’的观念”。
“正如李在明总统在10月1日发表的国军日演说所言,随着世界进入各国必须专注于自身生存的时代,韩国必须保持警觉,并将自我保护作为优先考量。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是重要的合作伙伴,美国亦然。但韩国将寻求一条具有战略性的道路,与各方伙伴合作。”
美国外交政策全国委员会朝鲜半岛问题青年研究员郝楠认为,自萨德事件以来长期存在的中韩民间对立情绪,主要集中在文化归属、舆论偏见等社会层面,“不过这种情绪随着中国对韩免签、中韩人文交流日渐频繁之后已经明显缓和”。
中国政法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韩献栋教授9月底在庆州举行的一场研讨会上称,中方民调显示,“70%至80%的中国民众对韩国抱有积极、友好的看法”。要改善因萨德事件而疏远的中韩人民情感,扩大两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间的交流,以及媒体客观报导,至关重要。
朝鲜对庆州“习特会”影响几何?

图像来源,KCNA via Reuters
2019年6月30日,特朗普(左)与金正恩(右)同意举行美韩朝首脑会谈,金正恩在板门店跨越分隔线短暂“入境”朝鲜。
从美国总统访问韩国行程敲定开始,特朗普将北上会晤朝鲜(北韩)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之说旋即沸沸扬扬。
随着APEC庆州峰会临近,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称白宫官员一直在暗中筹备“特金会”,加上驻韩联合国军与韩国统一部宣布在APEC会议期间暂停接待公众参观韩朝交界板门店,又引起了观察人士遐想。
李在明9月份接受BBC专访时曾说,他认为特朗普与金正恩有可能重聚,因为两人“似乎有一定程度的互信”。特朗普本人10月24日在飞往亚洲途中告诉空军一号上的随行记者们,他对会晤金正恩持“100%”开放态度,并说他跟金正恩“关系很好”。
但BBC中文所接触到的学者都不看好第三次“特金会”能在APEC庆州会议期间成事。
郝楠说:“即便朝鲜不断通过发声和发射导弹的方式谋求美方关注,但也明确表示了任何对美接触的前提是美国承认其拥核国家地位。”
“虽然特朗普多次表示希望恢复与金正恩的峰会外交,也在口头上称朝鲜为核武国家,但美国政府的朝鲜半岛无核化政策仍旧保持不变。”
金惠真博士说:“从朝鲜的角度来看,自从(2019年2月)河内峰会破局以来,现在要做出决策并不容易。”
与“特金会”相比,她认为韩方“格外关注”“习特会”。“至少他们希望这能促进中美之间更友善的关系,并为未来更顺利的(韩美)经济对话铺路。”

图像来源,Reuters
韩国会晤将是特朗普(左)第二次就任以来首次与习近平(右)当面对话。
跳过 YouTube 帖子允许Google YouTube内容此文包含Google YouTube提供的内容。由于这些内容会使用曲奇或小甜饼等科技,我们在加载任何内容前会寻求您的认可。 您可能在给与许可前愿意阅读Google YouTube小甜饼政策和隐私政策。 希望阅读上述内容,请点击“接受并继续”。
告知: BBC 不对外来网站内容负责 YouTube 内容可能含有广告结尾 YouTube 帖子
朱宰佑教授则指出,从历史上看,若“特金会”成事,将会牵动朝中关系,过去美朝之间的所有接触,最终都导致这样的结果”,但“特金会”会对韩中关系产生哪些影响,中国“不感兴趣”。
换言之,作为东道主,李在明政府未必能从“特金会”与“习特会”的举行得到任何好处。
朱宰佑说:“首尔的目标其实很简单:希望促成习近平以国事访问的形式来访,同时斡旋美朝会谈。但最终首尔将两头落空,因为美中双方的真正关注点,是如何利用特朗普与习近平的首次会晤,无论地点是在庆州还是首尔。”
“至于与李在明的会谈,习近平顶多会进行一场礼节性的交谈,不会多也不会少。特朗普甚至可能不会与李总统进行‘场边会谈’,顶多只是简短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