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普发现金一万元”:政治攻防下的民生政策会常态化吗?

一名女士正在数新台币钞票。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政府即将向全民“普发现金一万元”,因应国际情势变化对台湾经济民生等影响。

    • Author, 蒋宜婷
    • Role, BBC中文记者

台湾政府即将向全民“普发现金一万元”,预计2360万名合资格民众最快11月中旬收到汇款。

这是继2023年后,当地第二次启动普发现金政策,也是金额最高的一次。此次政策被视为政治攻防下的财政操作,是执政党在“大罢免”失利后回应民意压力所作出的妥协。

除了政治效益,外界也关注普发现金的经济效果。多位经济学者向BBC中文表示,有关措施可在短期内纾解民困和产生“乘数效果”,但能否惠及最受美国关税冲击的产业则有待观察。

随着政策推行,有立委提出将“还税于民”制度化和常态化,也有声音指要仿效澳门、香港、新加坡等地定期“派钱”——这项建议在台湾可行吗?

台湾行政院针对普发一万元现金召开记者会。

图像来源,台灣行政院
台湾过去曾多次推动类似“普发现金”的政策,此次金额最高,也未设置排富条款。

政策背景

台湾政府将向民众发放现金一万元新台币(247英镑;327美元;231元人民币),11月5日开放民众登记,11月12日开始入帐,预计七个月内完成。

这次“普发现金”总额为2360亿元(58亿英镑;77亿美元;545亿元人民币),不设排富条款,合资格领取者将涵盖具台湾户籍、居留许可或永久居留证者,包括外籍配偶、派驻海外人员及其眷属,以及2026年4月出生的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