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管制有漏洞 美報告:中企仍大買半導體設備
2025-10-08T03:59:38.285Z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眾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週二(10月7日)公布最新報告指,美國及日本、荷蘭等盟友雖透過高科技出口管制等措施,欲限縮中國獲取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的管道,但這些措施存在漏洞,讓中國得以繼續採購大量的精密晶片製造設備。
根據報告,中國高度依賴五大半導體設備業者:美國的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科磊(KLA)、科林研發(Lam Research Corporation)、荷蘭的艾司摩爾(ASML)、日本的東京威力科創(Tokyo Electron Ltd)。
報告發現,去年中國從這幾間企業共採購約380億美元的設備和相關服務,跟2022年相比增加了66%,共佔上述企業全球營收總和的39%,而且大部分都來自中國國營企業,包含跟解放軍和情報單位有關的機構,還有華為關聯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代表上述企業違反出口管制法規。依照現行規範,只有最先進的設備被全面禁止出口至中國;其他雖非最先進、但仍有助於中國本土先進晶片製造技術的設備,還是能獲得許可,出口至部分中國企業。
報告還指出,在某些中國企業被納入美國的實體清單之後,常常會再有新的替代企業出現,而這些新的關聯公司若尚未被美國列管,仍買得到美國設備。換言之,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雖對被列管的中企有效,但難以徹底阻絕中國政府或軍方獲取先進半導體技術。
此外,美國公司與非美國公司面臨的管制措施也存在落差:美企承受更嚴格的限制,但非美企仍能繼續銷售許多設備給被納管的中國公司。
相关图集:不能输给中国:美国采取了哪些限制措施?
10年内禁止在华投资半导体: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芯片和科技法案》。该法案包括对芯片行业527亿美元的补贴、对半导体和设备制造25%的投资税收抵免等扶持政策。其最受瞩目的条款之一是,禁止获得联邦资金的公司在中国生产先进制程芯片,期限为10年,违反禁令的公司,需要全额退还联邦补助款。换言之,拿了美国政府补贴的资金,10年内不能在中国投资半导体产业。
禁止对华出口尖端芯片:2022年10月7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BIS”)公布《出口管制条例》(EAR),一年后再度收紧,尤其针对向中国出口高性能芯片和半导体制造相关事宜。重点管控的目标是被用于数据中心的尖端芯片以及用于训练AI的大模型芯片。美国商务部将逐案调查酌情发放出口许可证。这一背景下,2023年10月美国禁止了英伟达(Nvidia)向中国输出先进芯片。
要求盟国配合限制出口芯片制造设备:2022年10月美国宣布对芯片制造设备的对华出口实施新的限制。此后荷兰的阿斯麦(ASML)和日本的东京电子(Tokyo Electron)跟进宣布配合美国的限制政策。这些国家如果不严格控制对华出口,华府会动用《外国直接产品规则(FDPR)》全面阻止相关产品的销售。此前的2022年8月,所有美国设备制造商都收到了商务部的信函,通知他们不要向中国供应用于14纳米或以下芯片制造的设备。
钢铝关税25%:2024年5月14日,拜登总统宣布,对战略性行业加征关税,这些行业包括钢铁和铝。华府启动《贸易法》第301条款,从2024年开始对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从目前的0% - 7.5%提高至25%。
半导体关税50%、电动车100%:白宫划定的战略性行业也包括半导体、电动车以及太阳能产品。半导体产品的关税将于2025年从25%提高至50%。电动汽车的关税将于2024年从25%提高至100%。锂电池以及电池部件的关税从2024年其从7.5%提高至25%。太阳能电池板的关税将在2024年从25%提高到50%。
起重机、医用口罩手套加征至25%关税:此外,港口起重机的关税从今年起从0%提高至25%;注射器和针头的关税将从0%提高至50%。一些医疗用品如呼吸器和口罩,其关税将从0%-7.5%提高至25%。橡胶医用和外科手套的关税将在2026年从7.5%提高至25%。
哪些法案还在路上?:美国国会夏季休假结束后,众议院将率先讨论并通过一系列涉华法案,其中包括降低对中国生物技术的依赖、禁止中国电动汽车和无人机、限制中国公民购买农田以及恢复一个旨在消除剽窃美国知识产权的项目。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不能输给对手中国”的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众议院投票过后,还要按程序再经参议院表决通过。美議員呼籲強化出口管制措施
多年來,拜登和川普政府都藉由高科技出口管制,希望防止解放軍取得美國的先進半導體和人工智慧(AI)科技、並用來危害美國利益與國家安全。
報告寫道:「設計與製造半導體的能力,位居美中科技競爭的核心位置;面對中國,半導體製造設備(SME)是美國及其盟友掌握的關鍵點……這個關鍵點必須維持住,而不是輕易浪費。」
美國眾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籍的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表示:「絕不能容許關鍵設備被交給我們最大的敵人,否則美國就會輸掉這場科技軍備競賽。」
該委員會民主黨籍的首席議員克里希納莫提(Raja Krishnamoorthi)則說:「賣晶片給中國共產黨,讓他們用來促進軍隊現代化、用來侵害人權,這幾乎毫無道理。但更沒道理的是賣設備和工具給他們,使他們有能力自己生產晶片……我們有必要跟盟友一同保護國家安全,確保我們在半導體製造設備領域保持領先創新地位。」
兩位議員建議,美國應促使荷蘭、日本等國的出口管制措施和落實程度可以跟上美國,並擴大全面禁止出口的範圍,不只限制一部分中國企業。另外,他們還認為應建立新的吹哨者出口管制計劃。
路透社引述美國智庫保衛民主基金會(FDD)高級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觀點:「中國企圖改寫整個供應鏈……過去屬於特定利基市場的設備領域,如今成為新的戰場。」
針對美國出口管制措施,東京威力科創美國分公司總裁杜赫提(Mark Dougherty)向路透社表示,業界今年對中銷售有所下降,一部分原因就是新的管制措施。杜赫提說,他樂見美國和日本政府之間有更多協調合作,「很顯然,從美國角度來看,他們想要的結果還沒有達成」。
應用材料和科林研發並未回覆路透社置評請求,艾斯摩爾和科磊則稱須先讀完報告再評論。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