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口令」流傳後首有議員評申訴專員事件 倡就政府資訊立法

【獨媒報導】申訴專員公署本月突然將三年前的所有調查報告下架,專員陳積志以資料太多電腦變慢作解說,引起公眾嘩然。本身有多名建制派立法會議員關注事件,惟上周傳出有「封口令」後,不復有議員評論事件。不過今早《商台》節目中,主持由另一話題話鋒一轉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問及事件,張欣宇作回應,指事件反映單靠《公開資料守則》並不足夠,盼下屆議員就政府資訊推動立法,對「封口令」則指「我冇聽過呢啲嘢,可能同我講都冇用。」
《明報》上周四(5月22日)報導,指立法會議員收到「溫馨提示」勿再跟進事件,及後確未有議員再評論事件。多家傳媒則繼續跟進,向申訴專員提出索閱資料要求,記者被要求限時一個半小時,期間不會借出洗手間,影印一頁收費2元,亦不獲安排將檔案燒錄至USB。
今早《商台》節目中,就港鐵事故及「粵車南下」一事訪問張欣宇後,主持話鋒一轉,問及其對申訴專員公署一事的看法。張欣宇指,目前關於政府及檔案及資訊只靠《公開資料守則》並不足夠,而今屆立法會餘下時間不多,認為下屆立法會議員應推動政府資訊立法,當有部門不跟從《守則》或社會有不同看法時,仍有司法途徑「兜底」。
主持亦問及他有否收到「封口令」,張欣宇指「我哋係議員嚟㗎嘛,我哋唔講邊個講。我冇聽過呢啲嘢,可能同我講都冇用。」
《公開資料守則》於1995年開始試行,1996年全面實施,訂明政府須向公眾提供的資料,惟《守則》並無法律效力。十多年前起,社會開始出現討論檔案法及資訊自由法立法的討論。申訴專員曾於2010年、2013年及2014年發表三份報告,包括「政府推行《公開資料守則》的成效」、「香港公共檔案管理」及「香港的公開資料制度」,審視政府檔案管理及查閱政府資料情況。
法改會於2013年成立檔案法小組委員會和公開資料小組委員會研究相關課題,2018年發表諮詢文件,惟至今未再有進展,兩者仍列為法改會的「進行中的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