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更新框架 音樂視藝體育加入國安元素 學踢毽日晷增「文化安全」

(獨媒報導)教育體制內幾乎「無處不國安」。教育局昨公布更新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突出「大安全」概念,涵蓋20個重點領域,並在中、英、數、音樂視藝及體育六科,更新國安課程框架。到底體育科如何融入「大安全」概念?教育局在文件舉例,初小可以透過學習踢毽子的動作及詞彙,認識足毽是中國傳統體育運動。在高小階段就可以教授於陸運會和水運會舉行升國旗及奏唱國歌時,學習遵守禮儀及明白要遵守相關法例。
更新版的《香港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強調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讓學生整全理解和維護國家的整體安全,突出「大安全」概念。學生由小學起,逐步深入認識兩條國安法律,小一至小三階段要知道《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名稱及守法的重要性,小四至小六學生則要學習按《港區國安法》設立的維護國安部門和執法部門。
到了初中,學生要認識並掌握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認識國家的政治體制,例如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角色及其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高中學生要加深認識國家重要的歷史事件、政治演變、重要人物事跡、民族發展概況、社會文化面貌及對外交流,目的是「培養愛國情操」。
棒揮注意空間力度 助建個人安全意識
當局又新增中、英、數、音樂視藝及體育六科的國安教育框架。初中生在體育科可以通過學習踢毽子的動作及詞彙,認識足毽的起源,了解踢毽是中國傳統體育運動,而足毽是從古代「蹴鞠」遊戲演變而來,學生可從中認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另外教育局舉例如何認識個人安全、家居安全、運動安全等概念,譬如通過學習持棒揮臂動作時,懂得注意空間、適當力度,以及留意周圍的環境安全,注意個人安全及運動安全的重要性。
在音樂科方面,當局建議高小學生學習國歌的創作背景、歷史和精神,例如田漢和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歷程,該曲與抗日戰爭的關係。而在視覺藝術科的初小階段,當局提出評賞描繪人與動物之情的作品,結合國家或香港的現況為情境進行創作,例如描繪香港大熊貓安慰小孩的故事。
學習古代數學領先成就
至於數字如何培養「大安全」觀念?當局提出在初小階段透過計時工具的主題,認識中國古代計時工具和方法,欣賞古代優秀的文化,「從而珍惜文化遺產,建立維護文化安全的意識」。另外在初中學習弧長和扇形面積的單元,學習中國古代數學家劉徽的割圓術,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的領先成就,同樣可以「建立國民身分認同及維護文化安全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