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外交部長王毅昨日抵港,今早出席國際調解院公約的簽署儀式,雖然外交部早前公布有「近60個國家和20個國際組織」派代表出席,今早實際參與簽約的國家是32個,當中以非洲國家佔14個、太平洋島國佔6個。東盟十國僅得印尼、柬埔寨和老撾參與。王毅致辭指,中方主張以互諒互讓精神處理分歧,會積極探索「中國特色熱點問題解決之道」,為各國化解矛盾分歧提供「中國智慧」。他又指中方期待各簽署國盡快批准《公約》,又歡迎更多國家積極加入。

參與《公約》簽署的國家分別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貝南、喀麥隆、剛果、吉布提、赤道幾內亞、埃塞俄比亞、加彭、幾內亞比索、肯亞、毛利搭尼亞、蘇丹、烏干達及津巴布韋;太平洋島國包括基里巴斯、瑙魯、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東帝汶及瓦努阿圖;中美和南美洲國家包括古巴、多米尼克、尼加拉瓜、牙買加及委內瑞拉。

至於亞洲國家則有柬埔寨、印尼、老撾、巴基斯坦,當中以柬埔寨算是地緣上最接近中國、而又加入《公約》的國家。最後歐洲國家只得兩個,分別是白俄羅斯和塞爾維亞。

王毅:增強全球南方的代表性與發言權

另外亦有50多個國家及近20個國際組織高級代表出席見證儀式。王毅致詞表示,選擇在香港作為國際調解院總部,是因為香港回歸本身就是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成功例子,而香港「法治高度發達」,同時具備普通法和大陸法優勢,在國際調解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王毅又提到,調解院可以增強發展中國家參與度,在推動國際爭端解決機制上向「公平普惠」方向發展,又可以提升「全球南方」在國際治理中的「代表性」與「發言權」。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