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選】李在明勝選:將恢復民主制度 總統權力不應滿足一己私利

【獨媒報導】韓國昨日(3日)舉行總統大選,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取得超過1,700萬票,以約49%得票率擊敗執政國民力量候選人金文洙,成功當選為韓國第21任總統。本次總統大選共有超過3,500萬選民投票,投票率為79.4%,創下自1997年以來的新高。
李在明於今日(6月4日)凌晨現身國會外向支持者發表宣言。李在明稱當選後的首個任務將會是恢復韓國的民主制度,今次大選證明了權力來自於人民。他強調總統權力不應用以滿足一己私利,而是應為國家的美好未來而使用。他承諾將會團結所有國民,不會辜負人民的期望和賦予的使命。
本次總統大選原訂於2027年舉行,但由於前總統尹錫悅於今年4月,因去年底的緊急戒嚴風波被彈劾,因而提前舉行。由於本次大選為補選,選後不設交接期,李在明在完成計票並確認結果後,隨即於當地時間早上9時宣誓上任。
投票率創新高 棄保效應下得票差距收窄
本次總統大選共有3名候選人,分別是共同民主黨李在明、國民力量金文洙,及改革新黨李俊錫,其中李在明以約49.3%的得票率,金文洙和李俊錫則分別獲得約41.3%和8.3%的選票。
儘管李在明於選前民調一直領先,但最終與金文洙的差距比選前民調所預測的13%有所收窄,金文洙亦守住了大邱、釜山與慶尚道等東南部保守派傳統票倉。分析認為,政治傾向同屬保守派的李俊錫於選舉論壇強差人意的表現,以及金文洙於選戰最後階段的呼籲產生棄保效應,成功令部分保守派選民重新支持金文洙。
投票率方面,本次大選的79.4%投票率創下了28年來的新高,其中自由派傳統票倉光州以84%的投票率成為最高投票率的地區,首爾市亦有80%的投票率,而投票率最低的濟州則為74.6%。
李在明:首要任務是恢復民主 將致力團結人民
大選於當地時間晚上8時結束後隨即進行點票,當地傳媒於3日深夜確認李在明成功當選,其餘兩名候選人亦先後承認敗選。李在明於6月4日凌晨於國會前向支持者發表宣言,他指選民作出了偉大且明智的選擇,感激選民對他的支持,承諾上任後將不會辜負人民的期望,竭盡所能地履行人民所寄託的使命和責任。
李在明列出四大目標,包括恢復民主、重振經濟、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以及確保國家安全與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他表示上任後的首要目標是恢復民主,令韓國重回一個人民權利會被尊重的社會。他提到,韓國人民已經證明了總統的權力並非用以滿足總統的個人利益。
李在明又強調上任後將致力團結全國人民,目標令所有南韓人民能夠不再因性別、地理、殘疾等因素而產生隔閡,令韓國成為一個共同體。他指過去數個月人民對於國家的信任下降,甚至對國家產生質疑,承諾當選後會將人民的福祉和安全放在首位,建立一個令人民信任且感到安全的國家。
人權律師出身的李在明當選前曾先後擔任京畿道知事、國會議員等公職,在上屆總統大選中以少於1%的差距惜敗前總統尹錫悅。李在明勝出本次大選後,其所屬的共同民主黨將取得完全執政權。李在明之前曾明言,若當選將藉此機會推動政制改革,包括通過修憲將現時5年一任且不得連任的總統任期修改為4年一任並可連任一屆、限制總統行使再議否決權和宣布緊急戒嚴的權限等。
冀南北韓能以對話走向共同繁榮
對於朝鮮半島局勢,李在明表示將努力向建立一個和平、共存和穩定的朝鮮半島邁進,同時堅定不移地維護韓國自身的國家安全。他認為創造和平是更能夠創造安全的方法,未來將優先避免衝突,並透過對話和合作,與北韓共同走向繁榮的道路。
李在明曾於大選前表示,若成功當選,將努力尋求恢復兩韓之間的溝通,包括恢復被中斷的軍事熱線、重新舉行南北韓領袖人峰會等。
分析:李在明外交取務實立場 將於中美間採取平衡策略
外交方面,李在明曾稱中國是韓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和半島局勢的重要持份者,認為應穩定管理兩國關係,又批評兩國關係在尹錫悅執政期間到達冰點,一旦當選將修復與北京的外交關係。曾公開表明韓國應與台海衝突保持距離的他又強調,不應與中國產生不必要的對抗,惟強調自己的立場並非親北京。
對於與美國的關係,他早前曾公開批評美國長期駐軍的行為,又指應視現時美國的保護主義為挑戰,但強調美韓同盟是韓國外交的基礎,會致力將兩國關係發展爲「全面戰略聯盟」,同時繼續強化美日韓之間的合作。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分析指,李在明上任後,美日韓同盟將依舊是韓國外交的主軸,但認為李在明的務實立場下,未來5年或不會如上屆政府般完全傾向美國,預計李在明將在繼續維繫美韓同盟的前提下取得更多自主性,並於中美之間採取更平衡的外交策略。
圖片自李在明影片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