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1978年設立的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為交通意外受害人提供援助,不設資產審查及即時發放。惟近日開始出現「濫用」,有人自製交通意外申領補助。勞工及福利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擬收緊計劃,包括將每日最高補助額約918元,減至330元,領取上限病假日數由180日減至60日,以及限制重複申請。當局在會上提到,截至今年6月2日,共有19人被起訴,部分人已被定罪, 最高判2至3個月監禁。

計劃的財政來源自交通意外傷亡援助基金,包括自車輛牌照及駕駛執照的費用、政府撥款及投資收入等。過去五年總收入為3.98億元,惟近年支出不斷上升,過去五年升至4.92億元。以2024年3月31日結餘14.54億元估算,基金將於2032至33年耗盡。

政府重申無意取消計劃或改變政策原意,檢討僅為「完善」計劃。當局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合併「受傷補助」及「臨時生活補助」為「體恤補助」,受助人在「完善」後平均每日可獲發330元,病假上限為60日,較過往同時申領兩個補助最高約910元、上限180日大幅收緊。

此外,申領計劃的最低病假日數,亦將由3日回復為7日,並限制重複申請。勞福局指過去三年,有逾2,000人重複申請,涉及5,000宗個案,「完善」後將限制每兩年只可申領一次。

計劃調整後,料2025至2026年度節省2.7億元,如個案再下跌25%,將可再節省5,000萬元。

多名議員表示支持,自由黨易志明明言計劃為「車手獎」,比上班更好。他認為可縮短6個月申領期限,指時間愈長,中介人便有機會游說受害人申領。

署理勞福局局長何啟明重申,計劃原意為不問過失,即時發放,以協助交通意外中的受害人。他指6個月申領時限屬平衡,體諒受害人或需時處理自己情況及接受治療。


署理勞福局局長 何啟明

實政圓桌田北辰認為檢控數字低,問及原因。何啟明指查證後,受害人的醫生紙如不屬虛假「警方都冇佢符」,調整計劃後相信能減少申領誘因。


實政圓桌 田北辰

就詐騙個案,文件指社署去年轉交了多個個案予警方,警方拘捕涉300人,涉及金額1,400萬元,會續加強抽查。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社會保障)馬秀貞在會上提到,截至6月2日,共落案起訴19人,部分人已定罪,最高判監2至3個月。


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社會保障) 馬秀貞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