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In My Back Yard 無家者:究竟邊度適合我哋?

【獨媒報導】曾是無家者的周家禮,去年平安夜因家庭及失業緣故,在太子麥當勞度過了無家可歸的第一個夜晚。他當時過於饑餓,放下尊嚴向印尼店舖乞討蛋糕,亦曾閃過輕生念頭。
巧合之下,周家禮看到關注無家者團體「同路舍」宣傳單張,指可提供膳食、住宿及工作介紹服務,決定向他們尋求協助。他如今已重投社會工作,形容「同路舍」讓他獲得喘息一口氣的機會。
社會大眾對無家者有既定印象。不過周家禮指,其實大部份無家者均有工作,「佢哋唔係冇嘢做㗎,只不過係做啲低下層嘅。可能係麥當勞啊、清潔啊、兼職啊、洗碗啊。」
「佢哋可能揾萬二三蚊,負擔唔起高嘅租金。因為你基本上而家租金連埋水電講呢,好多都要預咗五六千蚊。佢哋係搞唔掂,會選擇去瞓麥當勞。」
「同路舍」今年年初申請向地政總署申請以短期租約形式,租用位於長沙灣深旺道與深盛路交界,即「西九四小龍」屋苑附近的一幅政府用地營運無家者宿舍。申請遭居民及建制派強烈反對,地政總署最終拒絕申請。
周家禮尊重公眾的意見,不過他反問:「無家者係咪實在存在先?呢個問題存在嘅,我哋點樣解決呢?」「你 block 咗而家呢個位置,咁究竟邊度適合我哋做?」
*****
「同路舍」目前設有無家者日間服務中心「29」,位於大角咀橡樹街29號,每日早上10時至晚上7時開放,為無家者提供每日兩餐膳食,每餐約有180名街坊受惠。除此之外,「同路舍」亦會分發衣物、洗漱用品、睡袋、鞋等,以及替有需要人士理髮或洗衣服。
《獨媒》記者於月初一個下午到訪,不少街坊聚集在中心,有人在用餐,有人在看電視,有人伏在桌上稍作休息,亦有人將衣物放入洗衣機清洗,環境安靜。
「同路舍」項目總監吳兆康指,機構的工作是填補目前社會服務的缺口:無家者之所以成為無家者原因眾多,可以是有家庭困難、精神康復等不同挑戰,而現有的社會服務難以全面滿足無家者的需求,醫療支援亦不足。
*****
「同路舍」網頁中提及機構的使命,指:「是幫助正在經歷無家的⼈⼠,使其能在⼀個安全的家中安頓下來,恢復他們的⾝⼼健康,建⽴其⾃尊及社會資本,以重燃他們的夢想。」
這個理想畫面具體是如何?吳兆康形容,首先是無家者要知道自己無家的原因,對於被迫成為無家者的人,政府有政策有效處理他們的個案,幫助他們逐步走出困境並最終追隨自己的夢想。
至於選擇留在街上的無家者,亦能獲得社區人士的關懷與理解。
「個畫面大致上係:你都係仍然係會有啲無家者喺個街上面,按住自己嘅生活態度去做,『我鍾意儲吓紙皮啊』,而其他社區人士見到佢就關心佢,而唔係淨係話佢哋骯髒。又或者有啲街坊未處理完一啲成癮狀況嘅時候,個街坊係真係話:『我哋相信你,我哋會等你,知道你會得嘅。』」
*****
「同路舍」除日間服務中心外,尚有其他不同設施,包括宿舍及辦公室等,分散在九龍不同地點,他們原望可集中在西九龍的土地上提供服務。
吳兆康稱明白部分議員及市民對治安及衛生等問題有所疑慮,惟重申無家者與刻板印象有很大差別,「可能你『西九四小龍』下面間 Seven 入面,有一個人工作緊嘅,已經係一個無家者。」
今次申請被拒,「同路舍」暫未有替代方案,會繼續尋找合適的地點設立宿舍,並積極與議員和鄰近街坊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