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三條過海隧道分時段收費實施一年,運輸及物流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稱,西隧車流量上升約19%,紅隧及東隧則分別下降9%及7%,三隧車流分布更平均,達到政策目的。不過當局亦指,三隧繁忙時段車流超出總容車量,會暫時維持現行收費,適時作出科學為本的管理措施,包括按《條例》調整收費及時段。

當局稱達政策目標

此外,因應分時段收費,平日上午最繁忙一小時過海需求有下降,紅隧及東隧分別減少22%及29%。若只計算私家車及電單車,其繁忙時段車流量減少2%,一般時段和非繁忙時段則上升5%及12%,反映駕駛者選捙繁忙時後以外出行。紅隧及東隧的車龍,亦分別減少1公里及0.5公里。

私家車會否加價有待觀察

當局在2023年12月實施分時段收費時曾稱,會在約一年後檢討。文件指2024年第四季過海交通明顯增長,車龍有延長,貼近法例訂明可上調繁忙時段收費的考量,惟當局稱現階段會維持私家車及電單車繁忙時段收費和實施時間,並進一步觀察。

至於目前劃一收50元的商用車,當局明確拒絕下調輕型貨車收費建議,稱該些貨車佔比達七成,料減價會引發額外車流。小巴要求減價的訴求亦被拒絕,當局稱小巴收費已下調至與私家車相約收費水平。

無標題

當局在文件重申,三隧在繁忙時段車流超出總容車量,特別是西隧車流更趨繁忙。不過當局亦指,西隧港島出口增建的行車線料於明年完成,將令南行車流更暢順,部分隧道容車量或因工程或連接道路限制而未能充分發揮。此外,三隧車流量、車龍及車速皆有反覆,政府建議暫時維持各車種收費及繁忙時後安排,適時作出科學為本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按《行車隧道(政府)條例》訂明的機制,調整分時段收費安排。

目前三隧的收費廣場土地用途,當局指拆卸收費亭及調整行車線工程持續進行,騰出的空間將用作改善公共交通服務及出入口交通,包括加闊及拉直行車線。

DSC_2857

立法會2023年通過的《條例》,賦予運輸署署長可「微調」繁忙時段的隧道費、時間及時限的權力。根據新增的第20AA條,運輸署署長每6個月可作調整,調整的內容包括收費每次可加減3元、時段開始時間可加減一小時,時限則可加減15分鐘。繁忙時段每六個月最多調整一次,上限為15元、一小時及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