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九龍幹線擬收10元 香隧城隧加價至8元

【獨媒報導】巨額財赤下,《財政預算案》公布隧道及主幹線將按收回成本及用者自付的原則,調整收費。當局早前亦預告完工在即的中九龍繞道(前稱中九龍幹線),亦將會收費。根據運輸及物流局提交的文件,當局就中九龍繞道是否收費設定三個場景,認為劃一收10元較為可行。至於其他隧道方面,運物局擬上調1993年至今未有調整收費的香港仔隧道及城門隧道,私家車由5元增至8元,加價後料可大致收回成本。
香隧城隧收費34年未有調整
本港目前有19組政府行車隧道及主要幹道,其中9組收費。運物局就檢討隧道收費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中指,運輸基建的興建及營運涉及龐大資金,政府有責任為公共財政把關,收回成本確保財務可持續性,舉例指香港仔隧道及城門隧道收費已34年未有調整,令去年度分別錄得1,800萬及5,200萬營運赤字。
青沙公路年蝕2億惟不加價
不過當局稱,隧道是否收費亦需平衡交通管理需要,文件以八號幹線(青沙公路)為例,指去年度虧蝕2億屬所有收費隧道之中最嚴重,惟當局需考慮要避免因加價導致道路使用者轉用繁忙的獅子山隧道及大老山隧道。此外,大欖隧道在5月31日復歸政府後下調收費,新界南北交通模式有所轉變,加上正興建中的T4主幹線,有助分流車輛至青沙公路,需收集更多數據才可作決定。
文件亦提及中環灣仔繞道,指告士打道仍十分繁忙,一旦繞道收費將令其擠塞惡化,需謹慎評估。
中九龍繞道每年營運開支11.7億
至於預料2026年年中全線通車的中九龍繞道(即包括九龍灣段連接將藍隧道段隧道的T2主幹路),當局稱九龍灣至油麻地的行車閩間將由30分鐘縮短至約5分鐘,節省的燃料費為14元或以上,認為有很大吸引力。此外,當局料中九龍繞道開通後使用率便會甚高,從交通管理角度需預留剩餘容量以應付新發展區未來的人口及車流增長。
文件又提到,中九龍繞道長達8公里,當中7公里為隧道,建造成本達580億,每年營運開支達11.7億,加上有其他替代路線,政府認為有理據收費。
將軍澳兩條隧道或重新收費
將軍澳藍田隧道在2022年啟用時,因不設收費廣場,加上「易通行」未準備就緒,故豁免收費,而原收費的將軍澳隧道亦轉為免費。文件稱需考慮六號幹線(中九龍繞道、T2主幹路及將藍隧道)通車後附近區域車流分布,待穩定後再分析應否收費。
至於連接機場及口岸的青嶼幹線、屯門—赤鱲角隧道、及龍山隧道和長山隧道,當局稱需小心衡量其經濟效益,指對經濟百業如物流業及航空業運作有關鍵作用。
香隧城隧加至8元
當局倡香港仔隧道收費由5元增至8元,稱料車流會略為減少,黃泥涌峽道則會輕微增加。加價後每年隧道收入可增加5,000萬至1.57億,足以應付2027/28年度約1.42億開支。城門隧道亦同倡增至8元,料每年收入可增加4,700萬至1.32億,惟在2027/28年度仍不足以支付1.37億開支。
中九龍繞道每年營運開支約3億
至於每年營運成本達11.7億的中九龍繞道,當局提供三個情景。第一個情景是免費,當局指料會致車流量甚高,並於2026年繁忙時段接近飽和。第二個情景則為固定收費17元,當局指將未能有效分流區內其他道路,即龍翔道、亞皆老街及加士居道天橋,明言從交通管理角度不建議此情景。
至於當局傾向的第三個情景,即固定收費10元,稱可分流約19%往來九龍東西交通,每年收入則為約2.57億,亦大致可收回隧道每年約3億營運成本。
圖表中的11.7億為計及資產折舊,如單計營運費用則為每年約3億
為何劃一收費而非不同時段不同收費?當局稱不論城門隧道、香港仔隧道及中九龍繞道,繁忙時段並沒有超出隧道容車量,故無需要實施分時段收費。
時間表方面,當局爭取在今個立法年度提交相關附屬法例,調整香隧及城隧收費,料於立法會完成審議後一個月內實施。至於中九龍繞道,當局將先確保中九龍繞道(油麻地段)今年年底完成後開通,其後安裝「易通行」,配合2026年完成的中九龍繞道餘下路段(九龍灣至將藍隧道藍田入口),全線在2026年年中開通後,如獲立法會支持,屆時將同步開始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