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星島》專欄嘲「米線阿姐式口音」 洪雯感遺憾:很不尊重基層勞動者

【獨媒報導】立法會現時使用智慧謄錄系統「智識聽」,《星島日報》專欄今日指系統已升級,推出實時字幕,並持續訓練人工智能系統熟習89名議員的發言。本身是「港漂」立法會議員洪雯發聲明,強調作為議員已有心理準備「被無聊人嘲笑我的口音」,但對《星島日報》數次以「米線阿姐式口音」形容其口音感到很遺憾,很不尊重基層勞動者。
《星島日報》專欄「大棋盤」今日以〈智識聽再升級 立會推實時字幕〉為題,指立法會現時的智慧謄錄系統「智識聽」,即以智能語音轉文字技術逐字記錄立法會議員的發言,近日升級推出「實時字幕」,更可以「憑聲認人」兼同時設有中英雙向翻譯功能作逐字記錄。
該篇專欄文章引述了兩名「港漂」立法會議員尚海龍、洪雯的意見。洪雯表示,立法會人工智能系統以其發音作素材,訓練系統識別廣東話的功能。她又對《星島》笑言人工智能系統的準確率,較真人聽還要準確,重申自己「唔怕畀人笑」,因為發言出自內心、內容有質量,更可幫助其他人了解發言初衷。
洪雯:米線阿姐不願躺平等福利、自食其力
然而,專欄末段就稱無論是「米線式阿姐口音」,抑或「明目張膽」用錯成語被修正,實時字幕均有助公眾更好理解會議內容,但官員、議員必須提升發言質素,才能引導社會對議會關注。
洪雯今早在社交網站發聲明,不滿《星島日報》作為本港大報卻數次沿用此說法,感到很遺憾並認為「很不尊重基層勞動者」。她強調米線阿姐不願躺平等待福利、自食其力:「值得我們尊敬。沒有了米線阿姐那樣的人,香港如何運轉?」
晉身立會後堅持用廣東話發言 曾表示會將勤補拙
翻查資料,洪雯在貴州出生,在2000年來港,並在2021年立法會換屆選舉循選委會界別當選,本身是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研究主管。在晉身立法會後,洪雯一直堅持使用廣東話發言。
在2022年年初,洪雯曾接受《無綫新聞》訪問,講述就其就職宣誓練習了數天廣東話。她及後在社交網站稱,「是時候打開廣東話那扇窗」,並指自來港後「一到埗後便毫不要臉的不斷說廣東話」,初時進度理想,及後遇上瓶頸,因為有些字詞未能說清,「有些發音快到口邊又溜走了,令大家有時聽得摸不着頭腦」,自言「到今天我那條廣東話的慧根仍未開啟」。不過,她表示明會將勤補拙,「一字一音的糾正過來」,務求令香港市民更清楚其一言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