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環保團體綠色和平聯同中大人類學系和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原定周日(22日)在中大舉行生態旅遊民間論壇,不過因中大臨時通知場地要「緊急維修」移師至線上舉行。香港鄉郊基金主席、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稱,香港過往的「大路旅遊業」已經走到末路,多元化旅遊才是未來必須要走的路,惟當局以「片區」為名發展生態旅遊是想搞度假村,看不出是以生態旅遊作主題。他又打趣指,香港偏遠鄉村可以學習詐騙集團包裝故事,發展旅遊業賺錢:「可能有人畀佢(詐騙集團)呃咗幾百萬之後……佢或者覺得嗰幾百萬畀得好抵。實際上生態旅遊就係賣故事,而賣故事乜嘢故事都賣得出。」

無標題

無標題

林超英批片區發展生態旅遊不符合聯合國定義

論壇上,林超英指香港有海有山,相反內地沒有甚麼地方的山靠近海邊,甚少行山徑可以見到海,故香港有非常適合的條件發展生態旅遊、山海旅遊和文化旅游等。他冀望大家思考如何「賣」香港的獨有景色,同時不要「打爛嘢」破壞現有生境。

發展局早前推出3個生態旅遊片區,分別是尖鼻咀及白泥、前南丫島石礦場用地,以及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在展開法定規劃程序前邀請市場提交意向書,稱最終敲定的發展計劃更能貼近市場的興趣及考量。林超英批評,政府以「片區」為名發展生態旅遊是想搞度假村,不符合聯合國的生態旅遊定義,看不出是以生態旅遊作主題。他稱以生態旅遊賺錢是需要動腦筋,而並非靠落石屎,「發展局嘅項目嚟,唔係旅遊嘅項目。」

無標題
林超英

無標題
資料圖片

無標題
資料圖片

螢幕截圖 2024-06-05 下午1.29.38
資料圖片

打趣倡學習詐騙集團包裝故事 「乜嘢故事都賣得出」

林超英認為,生態旅遊應包含該地方的「文化」,「我去係去欣賞人哋,去學習多啲嘢嘅」,而該地在發展生態旅遊後應該變得更好,旅遊亦應可持續,不應被遊客遺下垃圾和被「搞爛」,故地點應小心挑選。他指生態文明旅遊不是「搵快錢」和「搵大錢」,而是應予旅客身心靈增益,與自然和諧來往,而不是打卡、購物、獵奇、吃喝玩樂,「食完肥咗就返嚟減肥,嗰啲係消耗自己嘅旅遊。」

無標題

林超英又以詐騙集團作例子,指香港偏遠鄉村可以靠包裝故事發展旅遊業賺錢:「我成日同大家講,要向嗰啲詐騙集團學習,可能有人畀佢呃咗幾百萬之後……佢或者覺得嗰幾百萬畀得好抵。實際上生態旅遊就係賣故事,而賣故事乜嘢故事都賣得出。你問我有冇錢搵?我話大把錢搵,不過係咪你搵,就唔知道。」

無標題

無標題

陳劍青:政府的地產發展模式未能說明「如何旅遊」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認為,政府現時以地產項目發展生態旅遊,乃地產商的「財政工具」,相關旅遊發展未能夠說明「如何旅遊」,亦不是從旅遊角度去構思旅遊。他認為當局發展生態旅遊的先後之序錯誤,發展旅遊應該是先做好環境和基線調查,並讓該地方成為一個「品牌」,反之內地部分地方正正是發展過份急速,導致相關房地產項目「爆煲」。

陳劍青
陳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