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龍田邨擬增髹七彩顏色 居民斥無諮詢 促解決更迫切問題

(獨媒報導)房屋局自2023年推動「共築 • 幸福」計劃,旨在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其中「幸福家族 • 繽 Fun 屋邨計劃」每年為約十個現存的屋邨,進行外牆粉飾和小型的屋邨改善工程,大澳龍田邨被列為其中一條屋邨,房署擬為七座樓宇分別髹上七彩顏色,不過有居民反對計劃。已居龍田邨30多年、前民間博物館「大澳文化工作室」創辦人黃惠琼斥當局缺乏諮詢,在工程已經開展後,物業服務辦事處才在辦事處內張貼工程效果圖,邨內的佈告箱和樓宇佈告箱完全沒有相關資訊,每座樓宇亦沒有提及將增髹的顏色,批評當局在財赤下「搞埋噱頭嘢」,應優先更換老化水管、重整路面和設置晾衫架,解決邨內更迫切問題。
黃惠琼認為,將各樓宇分別髹上紅橙黃綠青藍紫是很奇怪,與屋邨背後的大自然環境不和諧、不協調,譬如簷蓬髹上紅色時,會與背後的山體呈現的大自然綠色格格不入。此外,進行工程的起重機亦壓毀行人路和盲人觸覺引路帶,破壞本身已經脆弱不堪的行人路,對旨在提升幸福感的工程感諷刺。
房屋署回覆《獨媒》查詢稱,諮詢過程中,不少居民表達希望屋邨環境能有較多色彩,而每座樓宇的設計都可以擁有獨特的色調,因此在參考居民的意見後,設計團隊在設計粉飾工程時,在各座屋頂位置均加入了不同的顏色,滿足居民的期望。現時大部份居民及持份者均對有關設計方案表示滿意及支持,署方亦已制定下年度龍田邨的屋邨改善計劃,包括重鋪地面工程、更新遊樂場設施、優化現有衣物晾曬區和維修視障人士觸覺引路帶等。
房屋局辦「共築 • 幸福」計劃逾兩年半 最新年度外牆粉飾龍田邨
房屋局自2023年推動「共築 • 幸福」計劃,在屋邨推行各種先導計劃,旨在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至今已超過兩年半。其中「幸福家族 • 繽 Fun 屋邨計劃」每年為約十個現存的屋邨,進行外牆粉飾和小型的屋邨改善工程。在最新2024至2025年度十個屋邨中,大澳龍田邨是其中一個。根據2024年10月的立法會文件,局方交代設計顧問當時已完成初步設計方案,並於2024年4至7月期間舉辦了社區參與工作坊,正整理收集到的意見,進行詳細設計,預計將於2025年下半年分階段展開工程。
龍田邨因位於從前大澳的龍仔和鹽田兩村之間取名「龍田」,是香港最西面公屋、首個鄉村式設計公屋、離島區首個公屋,亦是全港最低密度公屋,提供500個單位,第一期於1980年建成入伙,三層高共七座,為香港所有公屋樓宇中樓層最少,第二期則一座十二層高,1995年落成,兩期均逾40年歷史。大澳從前環境衛生較差,棚屋亦難以抵擋颱風等天災,港英政府當時建邨主要是為了給予棚屋居民新居所。
1978年《南華早報》以「與眾不同的公共屋邨」為題報道興建中的龍田邨,當時擬建造31座3層高的樓宇,房署建築師稱屋邨選址為舊鹽田之上,難以打樁,幸運的是土地面積較大,故將設計理念向外發展,而非向上。不過最終未有興建如此數量之多的樓宇。
擬為七座樓宇分別髹上七種彩虹顏色 通告欄沒提及各座新顏色
根據龍田邨物業服務辦事處張貼的工程效果圖,「共築 • 幸福」計劃擬為每一座樓宇添加新顏色,其中第一期的七座將會髹上七種彩虹的顏色,即紅橙黃綠青藍紫,包括簷蓬、樓梯口,及旁邊花槽的矮牆。
天成樓是龍田邨第一座髹上新顏色的樓宇,代表色為綠色。據記者現場所見,樓宇公告欄只貼了一張工程公告,稱5月22日至6月30日會進行清洗外牆及進行油漆翻新美化工程,未有提及工程屬於「共築 • 幸福」計劃,更沒有提供工程效果圖,和文字介紹將為樓宇添上綠色這種新顏色。
天成樓通告欄貼有進行油漆工程的公告,不過未有標示張貼日期和介紹將為樓宇添上綠色這種新顏色,亦隻字未提工程涉及「共築 • 幸福」計劃。
居民斥從沒諮詢自己 佈告箱、通告欄均沒張貼資訊
有居民反映「共築 • 幸福」計劃缺乏諮詢,設計亦令到建築與大自然不協調,反對計劃。前民間博物館「大澳文化工作室」創辦人黃惠琼已居於龍田邨30多年,批評「共築 • 幸福」計劃缺乏諮詢,她對計劃毫不知情,從來沒有人諮詢過她的意見,表示自己在油漆翻新工程開展後,才得悉龍田邨被包含在「共築 • 幸福」計劃之中。她稱6月18日物管公司在物業服務辦事處內張貼六張工程效果圖,這時是她第一次看見「共築 • 幸福」的效果圖,她斥工程已經在天成樓開始,簷蓬已經被塗上綠色,認為做法不合理。
更令黃惠琼憤怒的是,這些工程效果圖並沒有張貼在邨內室外的佈告箱,及各住宅樓宇的通告欄,只張貼在物業服務辦事處內,若非她路過辦事處看到,根本不會知道效果圖的存在。她批評區內的非牟利機構舉行活動時,都會在各座樓宇樓梯口公告欄張貼海報通知居民,而房署進行「共築 • 幸福」計劃,這些更重要的資訊卻沒有張貼,致居民不知情,做法非常差。
在未進行工程的天財樓,樓梯公告欄貼有非牟利機構活動宣傳海報,卻沒有張貼在邨內正進行工程的「共築 • 幸福」計劃。
斥當局「搞埋噱頭嘢」 應優先更換老舊水管、重整路面、設晾衫架
黃惠琼認為,房署既然有資金進行所謂油漆工程,應該處理邨內更嚴峻的問題,包括水管老化經常爆水管,行人通道路面凹凸不平導致老人絆倒受傷,以及二期天寧樓因設計問題未有為每家每戶提供晾衫架,導致住戶要冒扣分風險在走廊晾衫。
二期天寧樓每家每戶不設晾衫架,居民經常冒扣分風險在走廊晾衫。
據她打聽,「共築 • 幸福」在龍田邨耗費數百萬元,她認為在政府財赤之下是物不所值,當局應優先將資金更換已經老化的水管和重整路面,並為二期居民提供晾衫架等,解決這些更迫切的問題,方能將錢用得其所,現在的工程根本沒有幸福感可言,「油油漆洗幾百萬?冇可能嘅事……房屋局搞埋噱頭嘢,實事求是仲好啦。」
工程起重機壓毀行人路、盲人觸覺引路帶
此外,油漆工程所用到的起重機更破壞邨內本身已經脆弱不堪的路面。在正在進行油漆翻新的天成樓對開,路面兩側出現長長的凹陷,路上的盲人觸覺引路帶亦被壓毀,各處擺放著膠欄杆和雪糕筒。黃惠琼斥「共築 • 幸福」計劃提出增加幸福感,卻破壞邨內路面,感諷刺,向工程公司查詢後對方亦不知將來是公司抑或房署負責維修損毀路面。
天成樓對開的行人路面兩側,出現長長的凹陷,四周擺放著膠欄杆和雪糕筒。
批七彩顏色設計破壞建築與大自然之間協調、不和諧
黃惠琼提到,翻新屋邨是恰當的,但應該髹上原有顏色,現有顏色是龍田邨的標誌,亦與大澳其他建築和其背後的大自然環境「和諧」。「共築 • 幸福」計劃將各樓宇分別髹上紅橙黃綠青藍紫是很奇怪,與屋邨背後的象山大自然環境不和諧和不協調,譬如簷蓬髹上紅色時,會與背後的山體呈現的大自然綠色格格不入。
黃惠琼接受訪問時,一直為龍田邨樓宇和背後的山丘象山拍照,認為現有顏色已很和諧,若加入七種顏色將不協調。
另外,正進行工程的天成樓亦有更換每個樓梯口的名牌,並加入其所屬的顏色綠色。黃惠琼亦批評,既然更換都應該要換大一點,因為現在要在行人路「行到埋去先睇到啲字」,實屬不便。
記者比較未進行工程的天財樓舊有名牌(左)和天成樓新名牌(右),發現新名牌雖然能提供單位號碼資訊,但樓宇名稱大小較舊有的略小。
談論樓宇顏色與大自然之間的協調,少不免要提及獲得1985年香港建築師學會銀牌獎的屯門兆康苑。這個屋苑以磚紅色紙皮石作為外牆,並加入涼亭和水池等景觀設計,一直吸引夜鷺等各種雀鳥在屋苑內生活至今,讓雀鳥成為兆康的「街坊」。或有人認為磚紅色的外牆太暗和不起眼,負責設計的時任房屋署建築師Allan McDonald就解釋,希望屋苑顏色與屯門四周的大自然山谷環境協調,若果採用白色或鮮色的外牆,會令體積龐大的樓宇失去與大自然的協調。
Allan McDonald 1988年接受《鏗鏘集》訪問,解釋自己第一次到屯門時就被翠綠景色深深吸入,農田遍佈山谷,山丘夾雜樹木和泥土的顏色,故以泥土的顏色作兆康苑的外牆,襯托四周山丘的山頭。不過隨著新市鎮發展,屯門昔日的農田現已不復見。(資料來源:香港電台)
區議員稱居民對外牆工程不知情 促房署加強諮詢
民建聯離島區議員葉培基向其他傳媒指,龍田邨有40至50年歷史,有地磚鬆脫不是一件新鮮事,部分當眼位置影響行人安全。他透露,正與房署溝通希望盡快處理,又建議房署重鋪水管和地磚一併處理。他另指收到意見,有居民指對外牆美化工程不知情,認為應加強諮詢工作,並建議房屋署將現時工程進行中或工程細節適時在通告欄告知街坊。
房署:不少居民表達每座樓宇都可擁有獨特色調 大部份人支持設計
房屋署回覆《獨媒》查詢稱,在進行「共築 • 幸福」項目時,設計團隊會首先在相關屋邨進行公眾諮詢,以不同方式收集居民及持份者對改善工程的建議,來制定詳細的設計方案。在2024年5月至9月期間,設計團隊在龍田邨舉辦一場公眾參與工作坊及兩場街站訪問,公開收集居民及持份者的意見,超過100人次參與,反應踴躍。在諮詢過程中,不少居民表達希望屋邨環境能有較多色彩,而每座樓宇的設計都可以擁有獨特的色調。因此,在參考居民的意見後,設計團隊在設計粉飾工程時,在各座屋頂位置均加入了不同的顏色,以滿足居民的期望。
房屋署稱,在工程展開四星期,署方除在屋邨辦事處張貼相關設計圖則和施工細節外,亦已經在其他公共地方的告示板、各座樓宇主要出入口和電子告示板展示相關設計圖則,以供居民參閱。現時,大部份居民及持份者均對有關設計方案表示滿意及支持,署方會繼續與居民詳細解釋設計和保持溝通。
在設施老舊問題方面,房屋署稱一向注重龍田邨設施的維護,尤其是一些老舊及損耗的項目。署方亦已制定下年度龍田邨的屋邨改善計劃,包括重鋪地面工程、更新遊樂場設施、優化現有衣物晾曬區和維修視障人士觸覺引路帶等。署方會不時與當區區議員、居民代表和其他持份者討論邨內各項維修保養事宜,並聽取他們的意見及改善建議。
至於「共築 • 幸福」計劃在龍田邨的工程造價,房屋署未有回應。
記者:梁彥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