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全球總裁籲規管勿限司機數目 「時至今日」香港仍在心中有特別地位

【獨媒報導】網約車之爭在立法會變成「唔好提唔講得」的敏感話題,但事關香港人出行模式,以及3萬活躍司機的生計,主要持份者 Uber 繼續就規管方向發聲。Uber 全球總裁兼首席營運總監 Andrew Macdonald 今日在《明報》撰文,指的士牌照制度數十年來已趨變質,變成投資工具,令行業欠缺競爭與改革動力。他促請政府不要限制網約車司機人數,任何限制只會延長乘客等車時間,削減司機靈活賺取收入的機會。
有外媒早前引述,香港將於未來數月發布最新的網約車規定,Uber 正向香港用戶發送電郵,表達對政府正在擬定的規管方向表達擔憂,特別是政府可能限制平台允許的司機或車輛數量。電郵發送的對象,除了3萬名活躍的 Uber 司機,還有過去1年曾使用 Uber 服務的人,為數約150萬。
擔憂大眾回到「唔過海」的無助經歷
Uber 全球總裁兼首席營運總監 Andrew Macdonald 在《明報》觀點版撰文,指乘客普遍喜歡 Uber 的便利、可靠及安全性;司機則重視靈活工作模式及賺取額外收入的機會,他指「應該沒有人想回到過去網約共乘服務尚未出現的時代」。
文章又指不少港人擔憂,一旦失去網約共乘服務,香港可能重回過往交通服務質素不穩,甚至遭拒載的困境。Macdonald 引述同事經歷,每當天氣不穩或趕時間時,遇到「唔過海」的士司機拒載,感到無助及無奈。
引例澳洲新加坡 均不設數量上限
至於 Uber 的倡議重點,Macdonald 認為政府在制訂規管框架時,目標應訂於保障行車安全、維持多元選擇,為網約車平台和的士業提供共同發展的空間,他提到任何就司機人數設上限的規定,均會延長乘客等車時間,也削減司機靈活掙取收入的機會。
Macdonald 提到多國例子可供政府借鑒,例如澳洲採取靈活發牌制度,將網約共乘服務納入規管的同時,將重點放在安全與促進市場競爭,並沒有為司機或車輛訂立數量上限。新加坡則統一的士與網約共乘服務規管框架,同樣沒有限制司機或車輛數量。
香港創新樞紐地位「岌岌可危」
他又指香港是 Uber 首個進駐的亞洲城市,正因為其優越的營商環境、國際化網絡及對創新科技的開放態度,而「時至今日,香港在我們的心中仍然有着特別地位」。
不過他同時指出,香港作為全球城市和創新樞紐的地位「岌岌可危」,舉例 Uber 正在全球積極多間自動駕駛技術營運商合作,其中不少來自內地,並計劃在未來數年全球多個城市準備應用自動駕駛,若香港缺乏具前瞻性網約車規管框架,則「恐怕難以參與這場創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