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又是這個已經寫過不少次的三幅被議題,但最近個多月的社群動態,個人覺得還是值得書寫一下。

自從馬斯克入主 Twitter(現稱 X)之後,其多次「發作」做出駭人行為,或推行不利言論自由和多元等新政策時,總會 trigger 到不少用戶「移民」至使用體驗相近的 Mastodon,意圖脫離這狂人的魔掌,遠離這個會令人很不舒適的社群環境。好幾次的移民潮,主要還是集中在英語社群的用戶,雖然偶爾也能看到一些新的華語用戶雄心壯志的加入,但這些新用戶,短時間後就失去了蹤影,只餘下一個又一個久未更新的僵屍帳戶。

2025 年四月,罕有的,出現了一波以台灣人為主力的 Mastodon 移民潮。

這一次移民潮,緣於四月上旬的時候,曾經在 Facebook(現稱 Meta)任職的高層員工,於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上,指控 Facebook 為了染指中國市場,多年前已經跟中共高層有所接觸,除了配合開發新的人工智能應用外,更特別針對台灣和香港的用戶,訂立內容審查工具,封鎖批評中共的內容,更肆意允許中共取得相關的用戶數據。

此消息在台灣引來了極大的迴響和恐慌,不少網民揭力尋找各種的替代社群應用,以圖逃離 Meta 的魔掌,甚至有製作懶人包,去介紹不同替代社群應用的特性。Mastodon 是一個被廣為討論的 alternative 之一,自四月中開始,在 tl 上陸續出現很多新加入的台灣象友所發佈的內容,亦有一些是早年已經建立了戶口,但長期作為潛水員的象友回流了。一些比較資深和熱心的象友,也為這些新住民做了科普和教學,以調節好用戶的期望值,及可以在這個只有時間排序作為「演算法」的聯邦宇宙裡,可以盡快 connect 到更多同聲同氣的用戶和內容。「臉書難民」和「台灣人相認」等的 tag,亦常見於這些新住民的自我介紹裡。

這一波來自台灣的移民潮,很快就引來了 Mastodon 創辦人的注視,ta 在一則嘟文裡表示,短短兩三日,已有接近兩萬的新用戶加入,除了 Mastodon 官方營運的實例 mastodon.social 外,亦點名提到 g0v.social 這個緣自台灣的實例。此外,亦有一個新的實例 mastodon-tw.com 被建立起來。

在燃燒中的移民潮裡,有些資深象友也擔心過,這一波移民潮會否如之前般,同樣只是曇花一現而無疾而終。畢竟 Mastodon 不是一個追求流量和爆粉關注的平台,亦很靠用戶自行 connect 不同的社群去發掘內容結識同好,早被演算法縱壞了的用戶,未必能輕易適應這種形態。不期然,隔了兩三星期,已經敝見不少新加入的用戶,並沒有持續發佈新的嘟文了。不過,因為這一波移民潮的規模實在龐大,就算留下來的象友只有一成,也並非一個小數目,足夠讓 tl 上的內容,變得更豐富了。而這些留下來的人,有些更徹底的跟 Meta 斬纜,把自己所有 Meta 服務的帳戶刪掉,這是自己也未有付諸實行的措舉。而在這股抵抗 Meta 的風潮裡,有些象友對於跟聯邦宇宙有橋接的 Threads,會如何處理 Fedi 用戶的數據,表達了顧慮,這亦讓自己對於是否要繼續轉嘟來自 threads.net 的嘟文,也一度猶疑起來。

尤記得 Clubhouse 最初創建起來的數天,仍未被中共牆掉,在那段短短的空窗期裡,不同地方的華人得以在同一時空裡透過聲音討論交流,是相當難得的形態。Mastodon 的華語社群,一直以來以(反賊)簡中用戶佔大多數,本來心坎裡也在想著,這一次的移民潮,可以多促進一點點台灣與中國象友的交互,不過暫時未有明顯見到這種趨勢,只是偶爾會看到有台灣象友的內容,獲得中國象友的轉嘟。

但最讓自己感到疑惑的是,Meta 那個監聽醜聞,同時影響著台灣和香港,但感覺這醜聞並沒有在香港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和熾熱的討論,更遑論出現甚麼「移民潮」了。就算自己在這段時間追蹤了很多新的象友,但依然沒有遇見幾個香港人,在地的新資訊在 tl 上仍是非常匱乏,加之象上一些由有心人建立的香港媒體內容鏡像,運作狀態並不穩定,這讓自己跟這個土生土長的城市,仍然保持著一點微妙的距離。

不經不覺,自己重新使用 Mastodon 已有四年,已成生活裡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無可否認 Mastodon 絕對不是一個完美的社群平台,但在這裡接觸過的種種人和事,對自己的觀念和思維等,確實產生了不少的 impact。仍然盼望,一個堅實和互相扶持的香港人社群,可以成功地在 Mastodon 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