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香港歷史博物館今日(27日)起舉辦紀念展覽,展出183件抗戰文物、照片及文獻。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展品都是「抗戰歷史的見證,還原了抗戰時期的歷史真相」,展現香港在民族抗戰的貢獻,並特別邀請年青人前來參觀,共同懷緬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歷史。

陳國基邀年青人參觀

「萬眾一心 維護和平―紀念抗戰勝利八十周年展覽」為期至12月15日,費用全免。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中聯辦秘書長王松苗、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孫德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楊帆、「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組長兼立法會議員李慧琼、博物館諮詢委員會歷史專責委員會主席莫家豪、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陳詠雯等官員均有出席開幕典禮,並由學生向在場抗日戰士,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林珍及羅競輝獻花。


陳國基

陳國基以普通話致辭時表示,展覽展出183件抗戰文物、照片及文獻,都是抗戰歷史的見證,還原了抗戰時期的歷史真相,展現香港在民族抗戰的貢獻,以及與同胞血脈相連的深厚友誼。他強調要邀請市民特別是年青人參觀,「共同懷緬這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歷史」,並指政府將舉辦多項紀念及教育活動,包括電影放映會、書展、圖片展等,讓市民更深刻全面認識抗戰歷史,以及抗戰勝利的重大意義,提升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

重置盧溝橋御碑、香港淪陷拘留營場景

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中國國家博物館合辦,涵蓋1931至1945年的14年中國抗戰時期,並分為7個展區,包括日本侵華、全民族抗戰、血脈相連、共禦外侮、香港淪陷、得道多助及偉大勝利。在183件抗戰文物中,其中82件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藏品,當中8件展品屬國家一級文物。

至於展出的國家一級文物就包括北京大學南下示威團袖章,以及毛澤東著、偽裝為《文史通義》的《論持久戰》等。其他重點展品包括馬相伯提筆贈李公樸的「恥莫大於亡國,戰雖死而猶生」對聯;1938年台兒莊戰役使用的大刀;以及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親自護送蔣介石返南京前,親手寫下穩定東北軍最後安排的手喻。

另外,場內亦重構「七七事變」盧溝橋和香港淪陷時期拘留營的場景,放置模仿「盧溝曉月」的御碑,以及「香港淪陷」展區設鐵絲網模仿當時的拘留營,並設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抗日敵後游擊戰》浮雕,供入場人士打卡。另有多個多媒體節目,包括日本投降及抗戰勝利歷史原音、25張大幅歷史圖片、16個大型投影錄像,場外則有 「教育互動區」。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管長何惠儀表示,預計展覽入場人數約20萬人,並表示展覽有別於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全面展示了全國人民及不同國藉友人抗戰經歷,而海防博物館則主要展示廣東省及香港兩地抗戰歷史。


孫德立

孫德立:歷史不會忘記香港救亡運動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孫德立就指,展覽的圖片、書刊及實物「無聲訴說着日本軍國主義,罄竹難書的侵略罪行」,形容香港是民族抗戰的重要組成部份,強調「歷史不會忘記香港同胞,始終與祖國風雨同路,發起抗日救亡運動」,以募捐籌款、宣傳抗日、抵制日貨、收容難民、回國戰爭等方式支援祖國,為抗戰勝利做出重要貢獻。


楊帆

中國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楊帆亦指,是次展覽北京對歷史的回望,更是民族精神的傳承,對和平未來的昭示,挑選183件代表性展品,並全景色呈現民族解放戰爭的歷史,詮釋中國為東方主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的重大貢獻,香港同為抗日救亡運動重要陣地之一,這段記憶是香港與國家命運與共的見證。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