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獨媒》早前放蛇直擊一個懷疑在本港無牌出售貓隻的工廈單位時所攝)

(獨媒報導)常言道,免費永遠是最貴,現時在社交平台標榜「免費領養」,待見面時才揭開價單,領貓回家後迅速死亡的騙局,於內地稱為「零元領養」,網民更稱呼該些貓狗為「星期貓」、「星期狗」。內地監管機構多次提醒,但仍然發展蓬勃。「零元領養」的現象近日更殺入香港,成為新的消費陷阱。

相關報導:
接貓數天非死則病 苦主投訴萬元騙局 負責人稱毋須領牌不違法:死咗補返隻畀你
漁護署指領養前自願捐款或購買寵物用品 非規管範圍

媒體揭劣質玩具、貓糧山寨廠直送

在內地,「零元領養」是發展成熟的「產業鏈」,據鳳鳳網財經一篇報道,化名付女士的市民報稱,在一間叫「寵王宮」的貓咪領養館領養了一隻貓,「寵王宮」要求付女士分24個月支付「貓咪預存費」,每月598元;對方稱領養人錢包被「綑綁」兩年,背後的暖心原因是防止棄養,通過金錢約束領養者對小貓「負責任」。

小貓捱過一星期「魔咒」,付女士就發現牠頻頻生病,兩個月身體一直沒有好轉。後來付女士發現,「寵王宮」指定的貓糧並非常用品牌貓糧,而是「寵王宮」自己找工廠生產的。「寵王宮」另一賺錢途徑是賺取加盟費,總公司更給予加盟商「全套指導」,例如出版《7天回本秘法》、《現場話術流程嘎嘎牛逼》書籍,讓商家迅速吸取各種銷售手法,向從未養過寵物的「新手客人」開刀,例如游說購買各類售後服務。

螢幕截圖 2025-08-26 下午3.28.10
鳳鳳網財經報道截圖

綑綁高額「貓貸」 違約損社會信用分數

「免費領養」在內地成為社會問題,是因為中招「維權」的人愈來愈多。中央廣電總台中國之聲曾統計,在投訴平台有關「免費領養」的糾紛當中,最多的是投訴寵物死亡生病後,領養人仍面臨繼續「還款」的情況,因為當日領養人曾簽下合約。部分領養人更反映,因為不滿受騙,自行將綁定在銀行帳戶的錢取走,導致扣款失敗,反而影響自己的「征信(內地社會信用系統)」,部分甚至被視為單方面終止協議,要支付高額違約金。

多個市監機構警告 問題猶在

內地監管機構亦意識到問題嚴重性,近年開始多次警告「零元領養」衍生的「貓貸」問題,例如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今年2月提醒市民勿輕信口頭承諾,解釋部分商家以「救助流浪動物」為名,實際上將健康狀況不佳的動物以「免費領養」形式送出。局方續指,領養者雖無需支付寵物本身的費用,卻經常帶回家後才發現寵物患病,隨後需承擔昂貴的醫療開支;有些商家則承諾提供售後重疾保障,但在實際理賠過程中,往往經常推諉。

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續指「免費領養」與「充話費送手機」的營銷套路相似,本質上是將贈品成本隱藏在後續配套產品的銷售中;部分商家為分攤寵物本身的成本,會在每月固定供應的寵物用品上下功夫,如降低產品品質、逐步減少供貨量或以高於市價銷售指定商品,以回收相關成本。

重慶市的市場監督管理局早於2023年已提醒,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搜尋免費領養資訊時,要慎防有人利用領養人的愛心「套路對方」,使用捆綁銷售高價劣質寵物玩具、零用和用品,或者簽訂協議令領養人付出超過寵物本身價值的成本,免費送養寵物最後卻成「強賣」。

螢幕截圖 2025-08-26 下午3.30.21

消委會曾查「寵物釣魚詐騙」 九成網購貓狗缺疫苗紀錄

在香港,未有官方機構提醒「零元領養」的陷阱,比較接近的是消委會《選擇》月刊在今年5月,聯同漁護署調查網購寵物及「寵物釣魚詐騙」問題,不良賣家於網上張貼具誤導性或虛假的資訊,兜售貌似健康的寵物,但實際上牠們可能來自環境惡劣的繁殖場,且健康狀況成疑,甚至根本沒有這些寵物存在。

消委會曾聯絡13個疑似出售狗隻的社交媒體帳戶。其中5名賣家表示其狗隻來自內地繁殖場或犬舍,有5名賣家聲稱為本地「私人繁殖」者,但他們並非本地持牌繁殖者,另外3名賣家自稱持有本地認可的狗隻繁殖牌照。

583-petfishing-table002
資料來源:消委會網頁

消委會與漁護署於今年1月至2月間進行問卷調查,一共收到112份問卷。調查發現,逾九成網購貓狗求診時缺乏妥善疫苗接種紀錄,部分疫苗卡更無獸醫簽署、僅印有簡體字。此外,網購貓狗出現健康狀況不佳、年齡或品種與描述不符的比例達 52% 至 85%,遠高於寵物店購入的貓狗。約9成受訪獸醫同意或非常同意網購貓狗中,有不少來自不良賣家或環境惡劣的繁殖場及自家繁殖者;另有超過84%認為網購貓狗中,可能存在從內地走私入境的個案,並可能帶來公共衞生風險。

消委會呼籲有關當局加強打擊無牌販賣及非法走私寵物活動,並提醒消費者避免網購寵物,將領養作為替代,以減少寵物釣魚詐騙和維護自身權益,因遇上「走數」或貨不對辦的情況,往往難以追討損失。

583-petfishing-feature005
資料來源:消委會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