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網.流浪

就美網初段的三點觀察
混雙混帳
今年美網將混雙賽事提早進行,而且讓單打排名較前者優先得參賽權。於是多位單打名將參賽。將賽期提早,找來單打好手搭配參加,將整個賽事的能見度都提升。但整件事就予人極像表演賽的感覺。更重要的是,如果大會認為這有助於提升混雙賽事的受關注程度,但最後鎂光燈幾乎都落在原本就憑單打闖出名堂的人,而在雙打有競爭力的球手,就連參賽機會都沒有的話,這是徹頭徹尾的不尊重雙打項目的行為。球員工會似乎沒有表示過異議,令人意外。那些平時聲言要為球員權益奮鬥的名將本已名成利就,又何必在乎這次參賽機會?就算賽會以提升女雙/男雙的獎金以作補償,但大滿貫賽事的意義不是只錢(當然它很重要),還有榮譽和經驗。
最後贏得冠軍的,還是擅於雙打的Errani/Vavassori組合。他們宣稱是為了雙打選手而戰,也算是輕輕地刮了賽會一巴。
Second serve! Second serve!
梅德韋迪夫對Bonzi一仗鬧出的風波,實在神奇。Bonzi在第三盤match point 在手,第一發球未有過網。但場邊一位攝影師大概是誤以為比賽結束,走到場上。這是第一個錯。裁判Greg Allensworth因此判整分由頭開始,即Bonzi可重獲第一發球。梅德韋迪夫發飆,不無道理。球迷隨著起哄,齊心大叫「second serve」。最後過了差不多六分鐘,Bonzi才可發球。而他果然發球出界。之後Bonzi輸了該分、輸了第三盤、第四盤被零比六血洗、第五盤先被破發球局。攝影師改寫勝負似乎是不能避免。但最後Bonzi卻能贏出第五盤,實在是少有的峰迴路轉。
話說回來,裁判的決定雖然合乎球例,但真的不合理。如果只是在第二發球前受到影響而整分重打,那麼平時球員發第二發球時如遇到球迷叫聲干擾,是否也要整分重打?但這件事也反映了,整個「重打」的球例是值得被質疑的。例如如果本身來回球就是由第二發球開出,而該分因為司線員誤判而重打的話,球例也是規定由第一發球開始。既然發球一方本身的第一發失誤不是建基於場外的干擾,發球方其實不應該可以重新獲發第一發球的機會。這規定未免令發球者所賺到的優勢太多了。
美網上的流浪
黃澤林的成績,在他完成比賽後再多寫一寫。首輪我的目光卻被他休息時後方的一位女士吸引著。因為她穿了(澎馬)流浪的球衣。後來被告知了當事人的社媒帳號(instagram上的bestillwsimone)她說自己當年是流浪球迷會的。那個冰河時期的球迷,實是死忠!
(本網歡迎各界投稿,文章內容為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