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食環署近年接獲的冷氣機滴水個案上升,從2022年近25,900宗,增至去年逾34,700宗,今年截至上月底就錄得18,000宗。食環署將採取新措施,主動出擊以洗樓形式打擊全港逾300個冷氣機滴水黑點,並向其中30個對市民滋擾最大的候車地點加強巡查。另外,署方今年5月起使用「冷氣機滴水調查系統」,應用紅外線夜視技術,在低光源情況下識別滴水源頭,監察遠至70米的冷氣機滴水情況。

針對冷氣機滴水,食環署現時在收到相關投訴後,會派員上門調查以觀察源頭,並向相關住戶發出妨擾事故通知,要求對方在指定時間內修葺,及後再派人員查看,一旦未解決便會作檢控。食環署今午舉行記者會,交代全新打擊冷氣機滴水工作詳情,稱在打擊冷氣機滴水面對多方面挑戰。

食環署指出,冷氣機滴水大多在夏天出現,每當出現的時候頻率非常高,晚上及早晨為就峰期。溫智舜指出,冷氣機滴水主要在晚間,食環署人員調查的時候「想睇得清楚都比較難」,而現時樓宇較高及有不少遮擋物,要觀察亦有難度。


政府新聞處圖片

研發冷氣機滴水調查系統 低光源下識別滴水源頭

食環署去年委聘創新科技署轄下的物流及供應鏈多元技術研發中心,研發「冷氣機滴水調查系統」,支出約130萬元。其中第二代調查系統應用紅外線夜視技術,可在低光源情況下識別滴水源頭,監察遠至70米的冷氣機滴水情況。

而系統內建的雷射指示器,更可以快速確認冷氣機滴水的單位,並能錄製影片記錄個案調查日期及時間作分析和跟進。此外,食環署指系統設計輕便、易於攜帶,安裝僅需要兩分鐘,大幅提升調查工作的效率。


食環署助理署長(行動)溫智舜

夜間七成人手參與調查 處理冷氣機滴水似案數量增

食環署助理署長(行動)溫智舜表示,系統可大幅減調查時間,毋須進入單位便可以作初步判斷,首代系統可覆蓋樓高20層的大廈,第二代系統的範圍更達40層高的大廈。他提到,署方在新系統下重新調配人手,改為日間安排三成人手,夜間則會有七成人手配合系統作調查。他指署方今年截至8月24日,已發出5,230張妨擾事故通知。

被問到系統是否令食環署人手更便利,溫智舜就稱沒有,指本港19個分區共有逾300名衛生督察處理冷氣機滴水,並要巡查食物業處所、其他公眾娛樂場所,及處理食物中毒等,「處理嘅量因此多咗」。當局目標在第三代系統中加入人工智能,自動偵測冷氣機滴水位置。


食環署油尖區環境衞生總監陳家俊

油麻地黑點 食環署執法及勸喻後滴水已寥寥可數

在記者會上,食環署油尖區環境衞生總監陳家俊提到,彌敦道383號至389號,即加士居道休憩花園對面的大廈有大量滴水,為當區冷氣機滴水黑點。

陳家俊稱,該處粗略估計有270部冷氣機,「當中有好多部滴緊水」,對等候過馬路的路人造成極大滋擾,在署方執法前,即今年5月的時候:「滴水情況大約有成2、3個舖位,大半架巴士咁長。」他稱在食環署進行執法及勸喻後,上月的冷氣機滴水情況已寥寥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