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綠惜地球創辦人及總幹事劉祉鋒 (Edwin)今日(29日)正式退任。在機構的年度傳媒茶聚,他回顧自己過去36年的環保工作,面對日漸收窄的倡議空間,仍認為「愈難走的路愈要『企硬』」。

劉祉鋒在傳媒茶聚上公布退任消息,其創辦的綠惜地球,來年亦正好十歲。

十年前,已年近花甲的 Edwin 離開前機構地球之友,翌年創立綠惜地球。他不諱言當年感到公司的政策倡議空間收窄,做不到想做的事。當時退下來後,亦曾思考是否應提早退休。多番考慮後他才決定創立新機構,繼續倡議工作。

作為綠惜地球創辦人,Edwin 可以自行決定機構的倡議空間,但面對大環境改變,他亦只能無奈接受。他憶起20多年前,官員均比較樂意與環團溝通,態度亦更開放,願意聽取民間聲音,不過近年卻慢慢愈來愈少溝通,願意發聲、提出倡議的環保團體亦愈來愈少。Edwin 坦言,情況並不理想。

總幹事一職將由黃子勁(Rico)接任,Edwin 寄語他要努力保持初心, 秉持永不放棄精神前行。他以玩模型船比喻倡議工作,「以小舟拼力追趕大船」,「無懼權勢,從有限空間突圍,成功追趕大台。」

Rico 則提到:「其實做得環團,都係生於悲觀,但趨於樂觀嘅人。如果我哋都好悲觀嘅話,其實我哋係無能量做落去。」他指近年社會能量較低,較少議員願意主動於立法會中發言表態,市民亦較少表達對議題的關心,愈來愈難推動政策上的改變。未來仍會與立法會議員持續溝通,繼續尋找「窿窿罅罅」,不放棄任何機會,不辭勞苦的努力做好倡議工作。

Edwin 在茶聚上回顧36年來推動環保的工作,笑言自己從事推動環保工作的年資,比部分同事的年紀更大。他1989年開始投身環保工作,包括在學校推動廢紙回收、促請政府採用環保汽油等。

他形容過去數十年來「有高有低」,最開心的是得到公眾投票肯定,2015年當選《U Magazine》 「我最喜愛的香港環保人物」。

Edwin 亦有感到不開心、氣餒的時候,例如倡議多年的垃圾徵費於最後階段被剎停,至今仍未有新的生效日期。對此他難掩失望:「明明法例都通過咗,立法會正式通過喎,都可以冇咗⋯⋯但冇辦法㗎,我哋都要接受社會改變咗,都要繼續堅持初心去推動。」

要數最近的「成功爭取」,或許是塑膠議題。Edwin 自1995年起倡議實行生產者責任制,當年他曾與同事們到水廠門前舉標語,要求生產商自行回收膠樽。2016年創立綠惜地球後繼續推動,至今年初,政府料將於2027年實行膠樽及紙包飲品盒的生產者責任計劃,並按環保署擬提交的方案,回樽錢或回盒錢每個0.1元。

對於這個結果,Edwin 仍未感到滿意。「一亳子跌左都廢事執啦,仲要揸住個樽去搵地方回收?」

Rico 表示,綠惜地球未來仍會就塑膠議題繼續發聲,料仍需要一段長時間推動,目標希望能提高回樽錢至一元,會努力爭取各持分者,包括政府、商家及市民的支持。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