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摯親與舊居 作家趙曉彤《安》記廿年公屋回憶:珍惜日常,不執著最後一面

(獨媒報導)告別貓咪、告別婆婆,也告別了一住二十年的觀塘順安邨後,作家趙曉彤發現,自從搬了新家,養了新貓,任憑主觀意志再努力,也沒法阻止記憶的自然流失。於是她嘗試以文字留住昨天,將過去的歡樂時光,寫成散文集《安》。
家貓琪琪在診所離世,婆婆在醫院離世,她們生前的最後一面,曉彤都見不到。曾經非常難受的她如今卻認為,無須再執著最後一面,「其實死亡好突然,見唔到最後一面係好正常。」所以倒不如珍惜日常之中的高光時刻——有時安坐家中,看著自己的貓靜靜吃東西,已經足夠幸福。
曾聽說「你住公屋不應開心」
作家趙曉彤此前寫過四本書,包括訪談、小說集,今夏再出版了《安》和《閒》兩本散文集。《安》共有四章,由婆婆談到旅行,再寫貓,最後回到順安,這個她曾住了二十年的觀塘公共屋邨。順安在曉彤心中的定義,不僅是指順安邨,還包括飛鵝山下的一片寧靜社區,亦即順利邨、順天邨、順緻苑、佐敦谷公園等。
曉彤曾聽過不少人說「你住公屋你係唔應該開心」,她笑言對方有問題。如今已搬家的她回想過去廿年,「無一秒覺得順安唔好」。單位僅二百多呎,書中就幽默道「拖地只需要三十秒」,而且窗外是飛鵝山山景,婆婆的單位更能直望維港。一下樓,對面馬路是體育館、圖書館,公共空間多凳又多樹。
在順安的最後一年,她和母親、婆婆共住一屋,曉彤每晚睡在一張由雜物組成的「床」,「好逼但好開心」。二十年的歡樂時光,曉彤寫成了逾二萬字的長散文〈順安邨〉,作為書中最後一章。
屋邨回憶中的摯親身影
書中約一半選取曉彤的《明報》專欄,另一半特意為此書撰寫。開首的〈婆婆再見〉,是她在婆婆病逝當日寫下的。她記得那天大腦一片空白,到編輯催稿時才記起原來要交文,沒想太多,便寫了婆婆離世一事。如今回望,若當日不是要交文的話,她根本沒有動力下筆,而文章保存了當下的心情,非常珍貴。
即日的記錄珍貴,沉澱後的書寫也有另一番意義。婆婆離世時,恰巧是疫情高峰期,她眼見喪禮被迫倉猝完成,場面冷清,內心卻出奇地冷靜,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冷血。直至婆婆逝世後一年半,她跌入低谷,所有被壓抑的哀傷一併加倍奉還。那刻她便知道,是時候處理這份情緒,而她的處理方法便是寫作。
《安》的寫作過程必然要面對哀傷,對曉彤來說並不容易。她現在仍未有勇氣翻看和婆婆的合照,「其實我真正想寫嘅係婆婆,但係我覺得好難直接寫,所以諗不如寫順安邨呢個地方,就會間接紀錄到一啲我同婆婆之間好珍貴嘅回憶。」若日後時機到了,她也希望自己能直面哀傷,寫下更多和婆婆的點滴。
她形容《安》對自己非常獨特,是頭一次把個人的生命和靈魂寫進書內,寫作時對揭露私事也有許多掙扎,苦笑「人生唔會有好多呢啲書,亦都唔想有咁多」。
深埋的哀傷 後來的安慰
即使寫作時內心翻湧,曉彤筆下的文字卻清暢俐落,沒有鋪張地喧染愁緒。她最初和出版社洽談、向公眾宣傳時,也一直以順安為主題,刻意少提及婆婆,「唔想將太多情緒包袱畀咗大家」。不過她也深知,書的底蘊始終是哀悼。
最近,曉彤到順利邨一間中學教寫作課,與學生閱讀《安》的篇章。令她意外的是,學生們都讀到了底蘊的那一層哀悼。有人哭了,說很想念自己的公公婆婆,有人就說,想立刻回家和父母吃飯。那一刻,曉彤覺得《安》的任務達成了。
曉彤說,世上可能有不少提及摯親死亡的書,但她以前沒緣分接觸,結果在欠奉心理準備下面對摯親離世,留下許多遺憾。如今她自己寫了一本,聽到學生的回饋,能讓他們早一些了解什麼是摯親死亡、早一些去想如何避免遺憾,感覺很安慰。
沒法阻止記憶淡忘
書寫婆婆時,她也記起了和家貓琪琪的種種回憶。牠陪伴了她十一年多,婆婆是摯親,琪琪也是,於是有了〈家貓〉一篇長散文。琪琪在2017年離世,曉彤下筆時已是六年後,她深知記憶並不可靠,只會越來越模糊,故把握時間寫作,對抗記憶的流失。
寫好〈家貓〉初稿後,朋友剛巧問她領養小貓嗎,於是她的家便多了小壯。一養了小壯,她更發現自己沒法控制大腦,新記憶正在覆寫舊記憶,有關琪琪的回憶都在加速遺忘,「原來一啲我好唔想佢消失嘅記憶,其實係無辦法憑主觀意願去留喺嗰腦度。」
《安》是一場大型的記憶重整工程,而曉彤唯一做的事,便是在心裡拼命回憶。她故意不重遊順安,以免新舊記憶交錯。完稿後,她才頭一回重遊舊地,在順利街市逛了五個圈,不敢相信婆婆常去的菜檔已經結業。她寫作時最大的感受是「不可以留住昨天」,幸好,她將昨天寫成了文字。沒人能奪走這些實在的文字。
死別不必最後一面 快樂不必出門遠行
琪琪在診所離世,婆婆在醫院離世,她們生前的最後一面,曉彤都見不到。她非常難受,懊悔不能陪伴對方呼出生命中最後一口氣。但她如今認為,無須再執著最後一面,「其實見唔到最後一面係好正常,死亡就係咁突然」,所以倒不如珍惜日常之中的高光時刻。
書中第二章寫「關於旅行」,收錄了曉彤到台灣、日本、馬爾代夫旅遊的快樂時光。然而,她那陣子不知道,當時就是琪琪生命中最後一年。命運總是矛盾,大喜與大悲共存。如今重看「快樂」的定義,曉彤認為快樂不再必然與那些刺激的遠行掛勾,而可以是安坐家中,看著自己的貓靜靜吃東西。
《安》,簡單一個字,卻有多重意思。曉彤說,一是順安,二是希望逝者安息,三是希望生者安好,還有最後一點,安穩的愛。她認為婆婆給她的愛不會隨著死別而消失,「仍然會好似順安邨出面棵大樹一樣,穩住我嘅內心。」
記者:Denn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