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香港失業率攀升至3.7%,外勞「搶飯碗」的爭議繼續發酵,政府的「把關位」是規定僱主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聘請外勞前,須進行為期四星期的本地招聘,惟有僱主疑用各種理由拒絕本地工人的求職。早前曾揭發僱主無理拒聘本地工的程展緯,在今年6月起聯同外勞政策研究小組應徵17份透過「計劃」引入外勞的基層工種,發現有問題的招聘佔大多數,9份招聘有多於一項資料與廣告不符,例如列出的上班地區未有空缺、上班時間不同、薪金低於行業中位數。有份參與應徵的大專生表示,於約定時間抵達一間甜品鋪見工後,對方反稱「唔請人」,經理更質疑「係咪去錯地方」。

對於各類懷疑「假招聘」狀況,程展緯表示反映情況普遍,勞工處卻無有效監管機制,單靠求職者主動投訴,處方才能介入,難發揮把關角色。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建議暫停接受新申請,為各行業的輸入外勞人數設上限。

現時「補充勞工優化計劃」放寬了26個非技術及低技術工種可申請輸入外勞,涉及侍應、售貨員及保安員等職位。「計劃」要求僱主每聘請2個本地勞工,可聘請1名外勞。惟輸入外勞前需先進行四星期本地招聘,並要優先聘請本地工人。「計劃」2023年9月推出,已到了兩年檢討期,勞福局局長孫玉菡早前表示檢討預計於2026年上半年完成,期間會繼續接受輸入外勞的申請。

見工稱從未刊廣告 離開後改稱另店請人 再無回音

有份參與應徵的大專生Norman分享,7月曾透過勞工處應徵甜品舖「甜公館」於佐敦分店的助廚一職,他按約定時間到達後,對方卻聲稱「唔請人」。後來經理到場更質疑:「係咪去錯地方?」。核對廣告資料後發現,其店名及職位均正確,但經理卻表示從未在勞工處刊登招聘廣告。Norman惟有離開,約五分鐘後,經理卻來電詢問是否從外勞計劃中得知有關空缺,並聲稱另一分店請人。但Norman後來再透過訊息詢問有關空缺的詳情,僱主卻再沒有回覆。Norman已就有關個案於8月6日向勞工處投訴,勞工處於15日曾回電表示正在處理中,至29日仍未有調查結果。

Norman憶述,他應徵時該店只得一位員工,同時兼顧廚房及樓面招待工作,他質疑僱主是有心走完「本地招聘」程序後引入外勞。

《獨媒》曾向「甜公館」致電查詢,有操普通話的女員工接聽,表示聽不懂廣東話,記者表明來意後,她改稱負責人不在。記者其後多次致電,電話已無法接通,公司的社交平台亦沒有回覆《獨媒》查詢。

DSC09585

「大量」空缺卻不聘用

程展緯則先後應徵9份工作,其中6份獲回覆不予招聘,其中一份是「亞洲清潔服務有限公司」的清潔工,廣告列明多區都有「大量」空缺。他在求職網站中發現其「計劃」要求進行的本地招聘廣告,列明各區空缺合共100個,單是信德中心已要聘請45人。程展緯指難以想像一個地點正缺乏45個清潔工,笑言若屬實該處一定「好污糟」,「我唔可以肯定佢錯,但都會有懷疑,勞工處有冇辦法有個主動角色去守呢啲位?」

記者曾於辨公時間致電「亞洲清潔服務有限公司」查詢,表明來意後,接線員聲稱負責人不在。記者後來再致電,對方表示「就嚟放工」,又稱負責人「比較忙碌」拒絕聽電話。記者表示已電郵查詢,對方則回應指負責人「得閒見到會覆」,惟至截稿日仍未收到回覆。

僱主稱廣告內容「搞錯咗」 勞工處接納解釋

小組另一成員Betty曾應徵11分工作,其中一份是保安員,應徵時對方表示廣告上列明的部分分區沒有空缺。她向勞工處投訴後,僱主即回覆指「搞錯咗」,勞工處接納解釋,投訴於三天內完成處理。

程展緯指,他們見工的經驗中出現不少類似情況。每當勞工處收到投訴,向僱主要求解釋時,僱主很容易找到藉口開脫,令僱主可以「無限復活」。程展緯已將涉嫌違反規例的個案向勞工處投訴,惟部分個案自六月投訴後,至今兩個月仍未有結果,過程靠他主動跟進。他認為「不設上限」的外勞申請,令勞工處不夠人手審批大量申請及處理投訴,難以把關。


程展緯

勞聯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向《獨媒》表示,如果僱主只屬初犯或可接受,但若有公司長期刊登廣告申請大量外勞,又經常出現類似情況,就有合理懷疑為「假招聘」,指勞工處應:「睇長遠少少,睇緊啲,究竟只係一次半次,定次次都有啲藉口呢?」

勞工處指已查45案 44宗無足夠證據確立違規

勞工處回覆《獨媒》查詢表示,截至7月,優化計劃共接獲18,000宗申請,涉及申請輸入14萬3,348名勞工;同期,獲批的申請有10,697 宗,涉及72,089名輸入勞工配額。獲批的配額中,共49,333個涉及過往一般不得輸入勞工的26個職位類別及非技術或低技術職位。截至2025年7月,共接獲379宗有關優化計劃的投訴,其中包括233宗於2025年5月至7月收到的投訴。就2025年1月至7月接獲的296宗投訴個案,勞工處已完成調查45宗個案,其中44宗沒有足夠證據確立僱主違反優化計劃的規定。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