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政府物流署採購冒牌樽裝飲用水,公眾質疑招標制度是否存在漏洞,其中最令人詬病的是政府不再採用雙軌評分制,可以由物流署署長決定不採用評分制處理投標。在立法會口頭質詢,代表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霍啟剛表示,康文署轄下公共圖書館採購中文書項目,剔除了以往評分制,改以價格水平為唯一標準,亦即「價低者得」。霍啟剛批評做法破壞出版業界的健康生態,亦令本地市場「內卷」。財庫局局長許正宇否認「價低者得」,稱即使不用計分制,也不會犧牲質量,「睇唔到呢個情況」,以往評分變成「基本技術要求」,他稱「無論價錢幾平,滿足唔到技術要求,我都唔會畀佢中標嘅」。

許正宇在回答選委界尚海龍提出的口頭質詢時表示,政府各部門的採購項目繁多,由通用和專業物品、以至服務合約,探購政策是透過「公平、公開、具競爭性嘅採購程序,取得物有所值嘅貨品同服務」。他指並非所有採購都由物流署負責,物流署會為部門提供一般通用物品,以及採購價錢超過1,000萬元的貨品;部門則自行負責採購服務,以及價值較低的貨品。


許正宇

非所有採購由物流署負責 額大由中央投票委員會審議

他又指政府有嚴格採購指引和規例,各方的分工和工作流程「均清晰明確」,亦設有監察和制衡機制,「為採購過程把關」。部門會根據自身需要制訂採購要求,「投標書評審委員會」在評審和推薦中標者後,將提交由部門首長級人員領導的「投標委員會」,作進一步審核。 視乎合約價值,若是較大額的採購,須交由「物流署投票委員會」,或「中央投票委員會」審議,以確保採購合規。另外部門要每兩年一次「自我評估」,提高採購意識及監察,物流署亦有「專題」向部門巡查,過去3年每平均巡查100個採購項目。

尚海龍質疑,為何傳媒和市民可以輕易找出劣跡斑斑的公司,但該些公司反而獲中標,政府如何做好盡職審查。許正宇稱專責小組將會查找,其中一個方向是部門在採購期間,如何加強「訊息共享」。


霍啟剛

涉事中文書合約總值7,000萬

早前已有傳康文署圖書館同樣改更招標制,就一個為期3年、總金額7,000萬的中文圖書招標項目,取消雙軌評分制,令書商大為不滿。代表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的霍啟剛證實情況,他指有書商向他「強烈反映」,康文署在該項招標,剔除了以往對投標者的評分制,「而家價格水平係唯一標準」,造成價低者得的局面,「破壞咗出版業界嘅健康生態」。霍啟剛更指國家大力推動「反內卷」,但香港卻「做啲條款,令本地市場內卷」。

許正宇否認「價低者得」,他指坊間很多時問到,會否因為沒有計分制,而導致犧牲質量,「喺呢件事,睇唔到呢個情況」。他指在購書的過程,以往要求提供樣版、電子發票、電子訂單清單等要求,「將以往評分變咗基本技術要求」,他強調「無論價錢幾平,滿足唔到技術要求,我都唔會畀佢中標」,重申價錢絕對不是唯一考慮。

邵家輝質疑採購制有利「名不經傳新公司」

批發及零售界邵家輝又指出現行採購制另一「問題」,他指有「咁多年來一直中標」的餐廳反映,近來因為數百間子公司當中,有一間違犯勞工法,就令母公司不能落標,反而一些名不經傳的新公司,就布採賺機制中「有優勢」。許正宇表示不就個別事件評論,但邵家輝提及的個案已獲跟進。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