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劇場以演員人生為藍本 《一一遊樂場》盼在迷惘世代中互相陪伴

(左至右)編作演員梁景堯、馮璟欣、導演葉雯麗、編作演員劉綺莉
(獨媒報導)你有試過人生像被「卡住」的感覺嗎?面對迷惘,人人都有不同的應對方式,有人選擇逃避、有人選擇共存,亦有人努力掙扎。舞台劇《一一遊樂場》的創作團隊也時常感到迷惘,彷彿人生由層層迷惘交織而成,怎麼逃也逃不掉。導演葉雯麗(Eva)更相信,不止自己,身邊的人都正經歷不同的迷惘,因此總是不自覺地以此為題創作。
《一一遊樂場》訴說的,是四位演員以自己的人生為藍本,所呈現的自由身表演者的迷惘。隨着Eva花了無數晚上與演員傾談、整理思緒、共同編作,便逐漸發現,各人內心最深處的秘密、混亂與掙扎,也許都不僅屬於自由身表演者,而是屬於在人生這座遊樂場上跌撞過、迷失過、成長過的所有香港人。
劇場變成「遊樂場」 帶觀眾進入演員世界
不如傳統舞台劇,演出的上半場連觀眾席都沒有,卻有現場樂隊、有遊戲玩,還有合唱環節,究竟他們想做甚麼?作為主辦,又在演岀中身兼多職的劉綺莉(Cecilia)表示,希望透過遊戲,把劇場變成「遊樂場」。為了能與觀眾進行一次深度交流,他們努力在劇場裏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空間。為此,他們捨棄傳統舞台劇的框架,並把喜歡的音樂、互動等元素都放進去。希望觀眾走進劇場,就像走進了小時候放學常流連的那個屋邨公園一樣,重拾小時候那個比較簡單、比較快樂的自己。
演出由劇場遊戲「一一話(即老師話)」開始,「一一話」是他們的老師陳淑儀在進行指導戲劇課時常用的熱身遊戲,能幫助他們開啟感官,投入劇場世界,亦是一眾演藝畢業生的共同回憶。觀眾玩過遊戲,代入了演員的身份後,甚至可以於演出期間走到台上,在演員身邊穿來插去,彷如置身於演員的生命之中。
一起面對 大聲講述自己的迷惘
《一一遊樂場》以四個演員的故事,代表不同香港人,以不同方式去面對迷惘。Eva認為,每個故事都反映每個人的獨特之處,因此一定要由當事人親自飾演才好看。但孤單、迷惘、自卑、黑暗面……如此私密的感受,為何要在眾人面前赤裸地揭露?編作演員梁景堯(Terrence)認為演員可以訴說自己故事的機會難得,因此不會顧慮太多。他坦言,迷惘是他最討厭的感覺,甚至是可恨的「絆腳石」。唯一令他感到安慰的,是發現痛苦中有劇場的夥伴陪他一起經歷。因此,在劇場上大聲講述自己的迷惘,他笑言是希望「拉其他人落水」。他相信迷惘是大部分人曾經/正在經歷的感受。即使逃避不了,但至少能陪大家一起面對。
訪問時的Terrence看起來自信滿滿,說話響亮,且有着陽光的笑容。但原來笑容背後,是需要付岀很多努力去支撐。他從小在家人朋友的愛與讚賞中成長,直到他到國外留學深造時,才發現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原來自己也不是特別出色。曾經擁有過的肯定、讚賞,一夜間消失了。他因此經歷迷失,陷入自我懷疑,患上抑鬱。
以規律作迷惘中的支點 重拾自我
當Terrence瀕臨崩潰邊緣,軍訓般的日程,竟成了他在迷惘中的錨。他每日早上4時半就起床上班、11時下班去健身,至下午2時上課,下課後又去健身。他對自己的生活、飲食都極嚴格,並以此為憑據,目的是要說服自己,「都做到咁,不如試吓唔好放棄自己?」日復日的紀律,為他換來了自由。憑着堅毅的意志,他終於把自己從抑鬱的牢籠中釋放出來。
Terrence至今仍每日過着「鋼鍊」般的生活,只有當「Chur到盡」,任誰都看得出他已傾盡全力時,他才能確定自己已足夠努力,有「底氣」相信自己,繼續面對人生的挑戰。因此他能當着夥伴的臉自信地說:「我每日都好辛苦,換取更多力量、肌肉、骨質嘅健康……全部嘢我都有哂嘅時候,你哋都未起身。」大家都表示難以反駁,Cecilia更笑着回應,「其實可能未瞓」。
能在排練中一次又一次演活過去的經歷,又站在劇場上與公眾分享,是否代表難關經已走過?Terrence說不。他坦言,直到排戲時才發現,曾經獨在異鄉要面對的孤單、痛苦,原來一直如影隨形,沒有離開過,至今仍無法面對孤單。但每當他飾演一次自己的過去,都像在幫助他重新面對一次,有療癒作用。
Eva 借用了劇本《潛水中》中的一節選段作為故事的主軸,講述演員如何由充滿熱情,到經歷挫敗、迷失自我後,再堅持下去。作為導演,她亦常常懷疑自己的價值。訪問期間,她由衷的問了一個問題:「大家都有懷疑自己的時候,究竟終點喺邊?……我哋究竟要點同自己講,我哋做緊嘅嘢係啱㗎,係會有意義㗎?」她所道岀的,或許是很多人的心聲。但身處迷惘中的她沒有放棄,反而選擇向前多走幾步,嘗試撥開迷霧去尋找答案。這份作品,或許就是她給自己的答案。
《一一遊樂場》
藝穗會地下劇場及賽馬會劇場
2025-9-18 ~ 21 ( 8:00 PM )
2025-9-20 ~ 21 ( 3:00 PM )
記者:Iris Wong、Dennis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