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康文署管理僵化,政府近年亦傾向更多引入市場發展旅遊設施。《施政報告》中宣布,將在康文署指定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亦會探討邀請市場參與,營運鯉魚門公園度假營及在指定地點營運沙灘,建設康樂休閒及水上活動熱點。

《施政報告》中提及市場營運模式的多個例子,包括博物館閉館日出租場地供舉辦商業或私人活動、開放更多場地租用、推出收費旅客導賞、開發更多文創產品等。根據《施政報告》中列出的KPI,文化體育發旅遊局需於2026年內「精選」不少於8個康文署設施引入市場營運模式。

至於香港大球場,《施政報告》僅重申將重新檢視定位,指會善用現有設施支持體育發展,包括提供予體育總會作辦公空間、進行球賽和相關訓練及舉辦大型活動。

_DSC4609
香港大球場

「無處不旅遊」重申落實工作組建議

2024年5月,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提出「無處不旅遊」概念,去年《施政報告》亦有回應。今年《施政報告》亦有多段篇幅,包括落實「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的建議如「四山」旅遊、18區主題花木園區及工業品牌旅遊等。此外將分階段美化蘭桂坊和附近街道「推動社區營造」,民政總署亦會優化申請指引,便利鄉郊地區營運民宿和度假營,發展局則會便利村屋改裝成民宿或餐廳小店。

相關的KPI,則包括2026年年底設完善「四山」設施;2026年年中開放米埔及沙頭角的邊境禁區;今年第四季為18區敲定主題花木園區,2026年落實等。

無標題
蘭桂坊

其他措施方面,《施政報告》稱將推動遊艇經濟,放寬對訪港遊艇要求,授權內地相關機構為當地船長進行考試及提供短期培訓課程,以及與廣東省政府商討「港艇北上」和「北艇南下」的便利措施;迪士尼樂園會提升設施、海洋公園推出更多熊貓主題活動和產品;馬會將於明年馬年策劃以馬為主題的慶祝活動及表演;至於推動穆斯林旅遊,由今日起至2026年年底成功獲得清真認證的餐廳,認證費可獲半額資助,上限為5,000元。

有團體憂生態旅遊變相「發展」

就「無處不旅遊」,《施政報告》去年稱將開拓生態旅遊,發掘特色郊外和海岸旅遊路線,以及加快建設「南大嶼生態康樂走廊」、前南丫石礦場及尖鼻咀和白泥。發展局今年4月,邀請發展商就三處「片區」提交意向書。

DSC_4870
南大嶼

現任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去年12月上任後,公布《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 2.0》,當中亦有生態旅遊部分,亦提及拓展海島旅遊,其中發展紅磡及香港仔避風塘擴建部分,將邀請私人機構興建遊艇停泊設施;繼續推展「改善碼頭計劃」;完成綠色旅遊路線及沿途設施。

綠色和平與本土研究社今年6月曾發表研究報告,憂三個「片區」項目以發展為主,不符以保育為大原則的生態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