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周二起天氣逐漸轉壞 周三吹烈風至暴風

【獨媒報導】熱帶氣旋米娜移入內地,天文台今早取消所有熱帶氣旋警告信號。不過另一熱帶氣旋樺加沙即將於下周中襲港。天文台表示,樺加沙料以超強颱風強度靠近廣東沿岸,本港周二起天氣逐漸轉壞,星期三吹烈風至暴風。受風暴潮影響,本港屆時沿岸水位可能與2017年的天鴿及2018年的山竹相若。
強烈熱帶風暴樺加沙目前在菲律賽以東太平洋,天文台指會在未來一兩日移向呂宋海峽一帶並顯著增強,下周初進入南海北部。受樺加沙外圍下沉氣流影響,星期一至星期二初時廣東沿岸天氣酷熱。至周二,受樺加沙廣闊環流影響,本港天氣將轉壞。周三天氣惡劣,有狂風大驟雨及雷暴,海有巨浪及湧浪。
根據目前預測路徑,樺加沙不會經過菲律賓或台灣陸地,強度會增至超強颱風,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達205公里。至周三在本港以南掠過,屆時強度維持超強颱風,中心附近最高持續風速為185公里。
2017年8月,超強颱風天鴿襲港,本港需懇掛十號颶風信號,最接近本港時僅距離天文台西南偏南約60公里。天鴿帶來的風暴潮令水位普遍升高一至兩米,鰂魚涌的潮位最高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3.57米,為1954年有紀錄以來第二高,僅次於1962年超強颱風溫黛的紀錄(3.96米)。
天鴿為本港帶來嚴重破壞,至少有129人受傷、逾5,300宗塌樹報告,大澳、鯉魚門、杏花邨等地嚴重水浸,海水湧入小西灣運動場,沙田城門河及吐露港一帶行人隧道被淹浸,將軍澳海濱長廊設施被沖毀。
一年後的超強颱風山竹,本港懸掛了十號颶風信號長達10小時,是戰後第二長。山竹最接近本港時,位於天文台香港之東南偏南約160公里。山竹引發的風暴潮,令天文台六個潮汐站當中的五個(鰂魚涌、大埔滘、尖鼻咀、大廟灣及石壁)錄得破紀錄的風暴潮,其中鰂魚涌打破天鴿紀錄,最高升至3.88米。大埔滘錄得最高潮位4.71米,僅次於溫黛襲港期間錄得的5.03米。
山竹襲港期間,至少458人受傷、逾6萬宗塌樹報告,多處嚴重水浸。此外,山竹襲港後翌日(9月17日),由於天文台於當日早上5時2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打工仔需準時上班。惟本港多處塌樹及道路中斷,引起交通大混亂。2019年6月3日,政府設立「極端情況」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