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布25個較高水浸風險地點 吐露港水位料高達5米

(獨媒報導)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渠務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及民政事務總署下午舉行聯合記者會,講解超強颱風樺加沙可能引致的水浸風險及相關應對措施。渠務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分別列出19個及6個,即共25較高水浸風險的地點。渠務署署長莫永昌引述天文台預測,指周三上午本港沿岸增水約2米,最高水位普遍可達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5米至4米,吐露港水位更可能高達海圖基準面以上4米至5米。
在記者會上,莫永昌在開場發言中表示,政務司司長昨日召開應對極端天氣督導委員會會議,統籌各部門包括渠務署、土拓署及民政事務總署應對超強颱風樺加沙。他先引述天文台稱樺加沙在明日靠近廣東沿岸,稍後天氣將急速轉,在狂風大雨及雷暴情況下,海面會有非常巨浪及湧浪,預計沿岸水位受風暴潮影響顯著上升,並可能達到2017年天鴿、2018年山竹相若水平。
莫永昌續讀出天文台的預測,指周三上午本港沿岸增水約2米,最高水位普遍可達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5米至4米,而吐露港水位更可能高達海圖基準面以上4米至5米,遂因應最新情況聯同土拓署、民政事務總署舉行聯合記者會,發佈最新水浸風險評估及相關緊急應變措施,「希望傳媒朋友可以幫手向港大市民發佈呢個訊息,令到市民可以做好今次嘅準備」。
緊急應變隊伍增至200隊 提早派強力排水機械人戒備
為應對今次超強颱風,渠務署稱緊急應變隊伍數目已由180隊增至最多200隊,到全港各區處理水浸及清理渠道,並提早派遣強力排水機械人。到多個水浸風險較高的地點戒備。莫永昌稱,署方目前共有9部強力排水機械人,當中6部為「龍吸水」,較早前已額外訂購多4部「龍吸水」,最遲在今晚或明早運到香港,並即時投入服務。
在記者會上,渠務署、土拓署交代了較高水浸風險的地點。渠務署總工程師袁嘉慧表示,部門會在全港25個較高風險沿岸低窪或當風住宅地區進行應對措施,預計當中11個水浸最嚴重。土拓署總工程師張永康指出,署方已在居民同意下,為超過100棟建築物加設可拆式擋水板,並提醒市民留意堤岸的風險,尤其杏花邨、將軍澳南沿海地區。
民政事務總署副署長王婉蓉
被問會否協助低窪地區居民撤離 民政總署稱正努力勸喻
民政事務總署副署長王婉蓉則稱,上星期開始已動員區議員、三會委員及關愛隊向區內容易受水浸影響的居民發放最新天氣訊息,並提醒要做好準備及勸喻居住在水浸風險地區較高的居民,要及早遷離居所或到臨時庇護中心暫避。另外,民政事務處將提早明早8時開放臨時庇護中心,讓有需要市民入住。
記者追問民政事務總署會否協助相關居民撤離,王婉蓉稱正努力勸喻居民「留意返個風險」,撤離則要交由應急部門就風險作考慮。
《獨媒》今早到鯉魚門視察。
高危屋苑杏花邨 土拓署稱已加建防浪牆
針對高危屋苑杏花邨的情況,土拓署稱當局已在杏花邨遊樂場設置檔水板,並改裝多個雨水井,多個部門已在每年風季前與杏花邨進行跨單位的聯合演習。至於將軍澳南,當局已加建長約100米的防浪牆,並提醒市民應盡早做好防禦措施,盡量避免途經有關地點。
除此之外,瑪麗醫院在上月黑雨期間,部分道路出現嚴重水浸,急症室服務更受到影響。渠務署助理署長劉勝昌表示,已為瑪麗醫院設置擋水板及沙包,減少水浸風險。
渠務署預計可能出現嚴重水浸的地方如下:
大澳永安街、吉慶街、新基街
鯉魚門海傍道、海鮮街
大埔三門仔新村
大埔舊墟汀角路、大埔墟廣福路、林村河、大埔河
屯門嘉和里
元朗大井圍、橫洲、山貝村、元朗市中心
元朗流浮山、上下白泥、坑口村、沙橋村
土拓署預計可能出現嚴重水浸的地方如下:
馬鞍山渡頭灣村
西貢南圍/響鐘
東涌灣馬灣涌村、沙咀頭、沙螺灣
吉澳漁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