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超強颱風樺加沙迫近香港,渠務署、土拓署已在全港多區派發5萬個沙包,應對一旦發生的水浸。渠務署署長莫永昌表示,渠務署在過往颱風的時候只需派發1萬個沙包,今次目標是派發約4萬個沙包,土拓署今次亦已增加派發沙包至1萬個,較過往5千個多一倍,發展局承建商亦會與民政總署合作,為全港十八區有需要市民及商戶提供沙包。《獨媒》記者今午已到將軍澳海濱視察,發現位於將軍澳海濱一帶,已築起由水馬及多重沙包組成的擋水牆。

渠務署、土拓署及民政事務總署下午舉行聯合記者會,交代應對水浸措施,當中包括派發更多沙包。至於較高風險的沿岸低窪或當風的住宅地區,渠務署、土拓署將與民政處分區專員及相關部門合作,按預先制定的行動計劃,實施合適的應對措拖及緊急應變安排,包括在大埔林村河及廣福橋附近,放置臨時充水式擋水壩,並加高鯉魚門的擋水板及堆放大量沙包。

水馬及多重沙包組成擋水牆 減低海水流入風險

在記者會上,莫永昌特別提到,當局已在將軍澳海濱用沙包築起擋水牆,減低海水流入建築物及設施的風險。《獨媒》記者今午已到將軍澳海濱視察,發現位於將軍澳海濱一帶,已築起由水馬及多重沙包組成的擋水牆。


莫永昌

針對今次水浸風險評估,莫永昌稱署方首次採用自主研發的「𣶷立識」水力模型系統,以預報、預警、預演及預案四大方向評估及預測,在颱風期間因為風暴潮及暴雨同時發生所引致的疊加效應所造成的水浸風險。


黃志斌

土拓署當值工作人員增近一倍 上周在低窪地點放置沙包

土拓署土木工程處處長黃志斌則指,為應對今年風季,部門負責輪班當值的工作人員已由2022年55人增至今年的100人,並以為工作人員講解、提供指引及清單,並進行預演。

黃志斌特別提到,土拓署上周五已在所有沿岸低窪地點的特點提取點放置沙包,予居民使用,並在與民政事務總署、地區代表及承建商聯繫後再添加額外沙包,另會在八號風球前協助居民提取及搬運沙包。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