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共居計劃生活照(受訪者提供)

(獨媒報導)本港近年女性無家者人數增加,關注無家者的組織同路舍早前推出為期兩年半的「女性無家者特別關顧及共居試驗計劃」,除了為女性無家者提供共居設施服務外,同時提供食宿及醫療評估,並聯同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心理學系進行追蹤研究。同路社呼籲,政府應制定及落實為女性無家者而設的政策,並支持推動共居設施,以改善她們的心理健康,可以減抑鬱及重拾自尊。

同路舍在前年推出為期兩年半的「女性無家者特別關顧及共居試驗計劃」,為有輕微精神健康問題的女性無家者提供全面且整合的照顧,並向中度至嚴重精神健康問題的女性無家者提供共居設施,計劃配備護士長、輔導員及社工等及晚間關顧員,作醫療評估及護理。此外,計劃不設居住限期,並持續評估入住人士的醫療及護理需求,及提供就業機會;目標協助她們在一年內復元,及申請過渡性房屋重投社會。

同路舍昨日舉行發佈會,公布追蹤研究結果。「女性無家者特別關顧及共居試驗計劃」安排10名精神問題較嚴重的女性無家者先後入住「家庭式」的共居設施,即一個約600呎的單位,共有三個房間及基本家電,可供4至5名無家者同時入住。

(左起)同路合項目總監吳兆康、共居試驗計劃服務對象Angel、同路舍項目經理(復康及全人發展)黃靜瑜、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心理學系副教授林嫣紅
(左起)同路合項目總監吳兆康、共居試驗計劃服務對象Angel、同路舍項目經理(復康及全人發展)黃靜瑜、香港樹仁大學輔導心理學系副教授林嫣紅

參與計劃後壓力水平下降 減輕孤獨感

研究追蹤調查47名25至80歲的女性無家者,樹仁團隊每六個月就計劃效果進行問卷及面談研究及分析。結果顯示女性無家者在參與計劃後,以21為滿分,其壓力水平平均分數由14降至5.4;以80為滿分,創傷後症狀平均分數更由21.7降至10.4。

她們在參與計劃後孤獨感亦明顯減輕,平均分數由26.5降至20.5;自我批評程度降低及自尊心有所提升,並對人際關係、個人成長及就業均有正面影響。

螢幕截圖 2025-09-23 下午7.30.05

螢幕截圖 2025-09-23 下午7.30.17

螢幕截圖 2025-09-23 下午7.30.27

強調共居設施有別於中途宿舍 可自主決定每日日程

在發佈會上,吳兆康指計劃強調對服務使用者的信任及自主性,共居設施亦有別於中途宿舍,前者並無大量門禁或規條,並強調「生活即治療」,服務使用者能自主決定每日日程、服藥時間,並可進行部分在中途宿舍中被視為高危的活動,包括使用刀具及煮食等。

對於共居設施,吳兆康指設計是基於對無家者的信任,希望室友能成為「彼此的家人」,從而摒棄病人的身份:「佢哋喺街上食鹽多過你食米啦,聽日就十號(風球),佢哋都捱過唔少山竹(風暴),我哋都好相信佢哋自己嘅能力。」

DSC09683
同路合項目總監吳兆康

無家者參與計劃後感被關心 變得更有耐性及包容

Angel是參與今次計劃的無家者,她曾在行人隧道露宿長達半年,指隧道環境較想像中差,「一行開就會唔見嘢」,而男性無家者的數目較多,經常「見到好多唔想見到嘅嘢」,包括小便等。她不諱言露宿街頭的時候情緒較不穩定,在入住共居設施及結識其他無家者後,情況已有所改善,與她們像家人一起生活,感到前所未有的被關心。

除此之外,Angel會與其他同住的無家者一起買餸煮飯,並分工合作,即使本身不特別喜歡煮食,亦覺得「幾好玩」,並會一起慶祝生日,自言性格因此變得柔和,並更有耐性、包容及體諒。Angel 已入住共居設施約一年半,現時受聘於同路舍擔任活動助理,並已申請過渡性房屋,希望未來能夠獨立生活。

Angel共居計劃生活照(受訪者提供)_Women Co-Living - Cooking
Angel共居計劃生活照(受訪者提供)

Angel共居計劃生活照(受訪者提供)
Angel共居計劃生活照(受訪者提供)

吳兆康最後建議,政府應制定及落實專門為女性無家者而設的政策,確保現有服務不再碎片化,保障她們獲得長期有效的復原支持,營運機構亦可參考共居試驗計劃,將「生活的治療」、「家人身份」理念落實到部分中途宿舍,促進女性無家者的整體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