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超強颱風樺加沙逼近香港,預料本港將高掛十號風球。曾連番因極端天氣引致水浸的流浪動物收容中心阿棍屋,早於颱風來襲前3至4日,安排部份貓狗送往暫託家庭。《獨媒》今早(9月23日)到訪中心,創辦人謝婉儀(Ivy)表示已將約140隻貓狗送出,剩餘動物已遷至室內及不受水浸影響的位置,並已將電器、糧食等物品以卡板墊高。Ivy感謝暫託人、車手及義工一呼百應幫助,「好感受到香港人對今次事件伸手援助,幫我哋渡過難關」。Ivy將與數名義工一直留守,直至颱風過去,阿棍屋的動物平安。

位於元朗馬鞍崗的流浪動物收容中心阿棍屋,上月遭受連日黑雨重創,洗衣機及雪櫃等設施報廢,戶外受水浸影響成爛地,位處室內的小狗亦被污水弄髒。

樺加沙襲港前夕,阿棍屋「超前部署」,安排義工接載貓狗到暫托家庭避風。

上次受水浸影響的小狗區已清空,十多隻小狗移至室內的貓貓區附近。
上次受水浸影響的小狗區已清空,十多隻小狗移至室內的貓貓區附近。

《獨媒》記者今日早上在八號風球前夕到訪中心,數名員工正趕工加強防風措施,中心亦已轉移中心內的狗隻至高位,而早前水浸的小狗區已清空,行動不便及癱瘓的狗隻,則獲安置在不受水浸影響的位置。

至於水浸重災區羊區,十多隻羊已搬到有蓋地方,並加上防風雨簾設備,電器及寵物糧食亦以卡板墊高。門外明渠旁的雜草及垃圾已清理,避免淤塞致水浸倒灌中心。

無標題

創辦人感謝港人一呼百應

阿棍屋創辦人謝婉儀(Ivy)表示,今次早於約一星期前開始準備,目前已約有140隻貓狗送到暫養家庭,中心現時有約20隻大狗、13隻小狗、十多隻貓及龜,並在上次水浸的小狗區設置四個吸水機。

她衷心感激一眾暫托人、糧公司、義工幫助,以及約十位車手來回接載貓狗到暫託家庭,感謝大家一呼百應。Ivy特別提到一名有心人一次過暫托6隻狗,更自行駕車前來接送。此外,另有暫託人主動接4至5隻貓:「好多時都好感動,無論自己義工又好,或者啲網民大家都一呼百應,好感受到香港人對今次事件伸手援助,幫我哋渡過難關。」

無標題

山竹曾扯走天頂鐵皮

阿棍屋經歷過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Ivy直言今次「緊係驚啦」,「上次山竹好誇張,你會睇到啲風攝入嚟,將你啲鐵皮扯走,好恐怖嗰啲感覺真係,好似世界末日咁。」她料今次樺加沙災情極端嚴重,最壞打算是整塊天頂鐵皮被吹走或倒塌。不過她指因為感受過山竹威力,已有很強的心理準備,並盡力提早做好防風措施,「預計到今次係2.0、3.0,所以我更加要有呢個防備準備先。」她感謝兩星期前安裝太陽能電板的師傅,獲他們幫助同時加固鐵棚頂。

無標題

Ivy將與數名義工一直留守,直至颱風過去、阿棍屋的動物平安。

她亦慨嘆「希望快啲平安渡過啦,次次打風水浸我都好麻煩,要做好多嘢好攰好辛苦,我都唔想打,成日有啲人覺得『打風又可以籌錢呀』呢啲,籌咩鬼你嚟做啦講真個句」。

無標題

無標題

無標題
員工將行動不便或癱瘓的狗隻,搬至未受水浸影響位置。

阿棍屋地段涉不同業權 創辦人:難辦水利工程

阿棍屋中心位處低窪,遇上極端天氣或暴雨均極易水浸。由於該地段涉不同業主,Ivy明言難以協調進行水利工程。她稱曾向渠務署求助並建議鑿闊渠道,惟獲回覆「搞唔掂」。她只能嘆「咁我仲可以點整」,門外明渠設計亦不善,同一條渠同時收集馬路、山上及中心的雨水:「個個都去爭去水,爭唔贏咁咪倒灌返我呢度中心。」

「但呢啲地理環境無辦法,始終村屋鄉郊地方,你要做嘅嘢一定要得到好多唔同嘅批准,我哋始終係租戶,亦都有同業主反映過,業主做唔做又係另一回事。」

Ivy表示,如不辛水浸需要動用吸水機,便會將鐵門打開排水。
Ivy表示,如不幸水浸需要動用吸水機,便會將鐵門打開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