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樺加沙襲港期間 本港風力與天鴿相若、比山竹弱

【獨媒報導】超強颱風樺加沙襲港,天文台於凌晨2時40分發出十號颶風信號,至下午1時20分改發八號。天文台今日發表網誌,樺加沙最接近本港時,在天文台以南約120公里,是1946年有紀錄以來距離本港最遠的十號風球。樺加沙襲港期間,本港多處地區受暴風至颶風影響,天文台指整體的風力與2017年的天鴿、2023年的蘇拉及今年的韋帕相若,但較2018年的山竹弱。
網誌提到,幸而樺加沙在香港以南掠過時採用略為偏西路徑,其眼壁最大風力的區域與香港擦身而過,沒有出現最壞情況。
天文台發表《樺加沙帶來的十號風球》網誌,提及樺加沙多項紀錄,包括平了1964年需要於同年兩度發出十號信號的紀錄。
此外,樺加沙亦是天文台自1950年有紀錄以來,南海區域第二強的熱帶氣旋,與2023年的超強颱風蘇拉和2024年的超強颱風摩羯並列。
樺加沙今早最接近本港時,在天文台以南約120公里掠過,是1946年以來距離香港最遠的十號風球。天文台指,當時樺加沙的中心風力高達每小時195公里,比2018年山竹的每小時175公里更高。
9月24日上午5時的雷達回波圖像,當時樺加沙最接近香港,在本港以南約120公里掠過。同時,樺加沙眼壁結構完整,附近的對流非常強烈,其中心風力高達每小時195公里(天文台圖片)
樺加沙襲港期間,天文台指本港多處地區受暴風至颶風影響,整體的風力與2017年的天鴿、2023年的蘇拉及今年的韋帕相若,但較2018年的山竹弱。期間本港今日有頻密狂風大驟雨,由午夜至下午1時普遍錄得超過100毫米雨量,部分地區更錄得超過200毫米。
樺加沙吹襲香港期間,本港錄得颶風(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暴風(每小時88至117公里)及烈風(每小時63至87公里)風力分佈(天文台圖片)
今日(9月24日)由午夜至下午1時的雨量分佈圖(天文台圖片)
風暴潮方面,天文台指維港的水位今早上升至海圖基準面以上約3.4米,接近2017年天鴿襲港時的水位,多區亦出現越堤浪及水浸。
樺加沙影響香港期間,沿岸地區多處出現越堤浪及水浸。照片來源:Chong Coco(上),Eric Wong(中),Kwok Yung Chan(下)(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指,與樺加沙相關的雨帶明日仍會影響香港,海仍有非常大浪及湧浪。此外,現時位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博羅依會在今明兩日逐漸發展,橫過菲律賓並進入南海,隨後有較大機會移向海南島及其以南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