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學童快樂指數下跌 學者指受殺校潮影響

【獨媒報導】由三間大學合作調查的「香港學童快樂及生命教育指數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本港學童的快樂指數較去年輕微上升1.55%,以滿分為10分,由6.75分上升至6.85分。不過,小六學生的快樂指數、人生價值、生命教育指數及校園幸福感均錄得下跌。負責研究嶺大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教授何濼生稱,小六學生面對升中,包括能否升讀較好的中學,結果會影響學校招生乃至殺校,校長及老師的壓力更會轉嫁到學生:「反映咗殺校潮蔓延,造成難以抗拒的壓力。」
調查由嶺南大學STEAM 教育及研究中心、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中大兒科系及香港兒科醫學會進行,他們今早舉行發布會。調查共訪問3,734名學童,當中1,752名來自10間小學,1,982名來自8間中學,另訪問116名教師,當中62名來自8間小學,54名來自7間中學。
何濼生
年級上升快樂指數總體降低 何濼生稱屬正常
調查結果顯示,在校園方面「活在世上有價值」,小四、小六及中四的人生價值都錄得下跌,其他年級均上升,其中以滿分為10分,小六的人生價值更由去年的7.11分下跌至7.02分。另外,各項心理資本都錄得上升,各年級快樂指數普遍亦較去年高。
然而,調查發現年級上升,快樂指數總體降低。何濼生則稱屬全球普遍現象:「年輕人入到青春期有好多煩惱,同家人關係緊張啲。」而小六學童的快樂感同樣下跌,以滿分為10分,亦由去年7.16分下跌至7.06分,
被問到多個年級的快樂指數普遍比去年更高,小六學生的快樂指數卻錄得下跌。負責研究嶺大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教授何濼生稱,小六學生面對升中,包括能否升讀較好的中學,結果會影響學校招生乃至殺校,校長及老師的壓力更會轉嫁到學生:「反映咗殺校潮蔓延,造成難以抗拒的壓力。」
葉柏強
葉柏強倡從改善睡眠質素入手 忌過分使用電子產品
本身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教授葉柏強表示,本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開心程度逾來逾低,建議要有足夠睡眠,幼兒需睡11至12小時,初小學生及中學生則需睡少9小時,另每日要有60分鐘中等至劇烈程度運動,有助加強小朋友的抗逆力,並改善睡眠質素精神及健康。
本身是兒科醫生的葉柏強提到,現時的小朋友過分使用電子產品,重申與父母、親友及老師面對面接觸最為重要,並一起做運動、遊玩及溝通,而沉迷電子產品、打機會影響小朋友的睡眠質素、精神健康,導致快樂指數下降。他提醒從健康角度而言,幼稚園學童每日只可以使用1小時電子產品,小學則約2小時,呼籲老師及家長鼓勵學生適當使用電子平台。
施永青
施永青:家長教師應與小朋友一起面對問題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獲邀出席記者會,但他拒絕到台上發言,只坐在台下。他自言「唔係呢瓣」,但一直支持該項研究,並以「曾經的學生」及家長作分析,指人類天生便會追求快樂,「追求快樂係祖先透過DNA控制我哋嘅行為方式」:「佢世上嘅經驗、知識,就會匯聚成為基因密碼,希望佢嘅後代為咗生存都要記住呢啲。」
施永青笑言,在上學前一直自由自在做想做的事,自上學後則成為惡夢,中返咗學之後知道唔可以只顧眼前快樂」,並要達到他人的要求、社會的期望,從而被剝奪選擇自由。
不過,施永青指家長及教師假若能站在小朋友、學生角度,一起看待問題及成人社會對他們的要求,「文明係建立喺慾望同追求壓抑之上」:「但點解要壓抑呢啲行為?你要解釋俾細路聽。」他認為,家長及教師如能一起面對問題,小朋友才更願意分享心底話,及建立良好的心理質素。他又指過往每周六,自己與子女都會有家庭聚會,讓他們申斥不滿:「好過佢大個咗進入反叛期,就乜都唔同你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