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展寰:垃圾收費為工具而非目的 不代表政府減廢回收「咩都唔做」

(獨媒報導)環境及生態局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現屆政府會續暫緩實施垃圾收費,原因為全球貿易戰和地緣政治局勢日趨複雜、本港經濟轉型期帶來的壓力及回收率和減廢。環境局局長謝展寰今早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指,垃圾收費僅為工具而非目的,不代表政府在減廢回收上「咩都唔做」。
謝展寰在節目中稱,推動減廢回收及2030年達致零堆填的目標「絕對唔會改變」。他稱去年擬推行垃圾收費前社會意見強烈,故決定暫緩。當局大力推動減廢回收,市民習慣逐漸改變,已扭轉垃圾長期上升的趨勢,人均棄置垃圾量比2021年減少8.5%。
他又提到,即便垃圾收費暫緩,市民「熱誠」亦未有減退,今年5月比2024年上半年的垃圾量減少5%,形容「香港咁多年未試過有咁好嘅效果」。
謝展寰亦指曾進行民意調查,連同其他坊間的民調,皆顯示七至八成市民不贊成現階段推行垃圾收費。業界面對人手不足及經營的挑戰,「大氣氛都唔好」,前線工人亦有擔憂。
他重申垃圾收費僅為工具,「唔係我哋嘅目的」,故決定繼續暫緩。謝展寰續指「唔代表咩都唔做」,會續從宣傳教育、完善回收網絡,以及加強行業協作等入手。
本港推動減廢回收已20多年,謝展寰形容過往成效微乎其微。近年政府設立不同硬件,而垃圾收費爭議提升市民關注,開始改變習慣,認為如能持續便能續減少垃圾量。
那麼垃圾收費的法例如何處理?謝展寰稱尚未生效,「並無問題」,重申並未取消垃圾收費「呢個工具」,日後如有需要及市民認同,屆時亦可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