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冠二】大埔友2019年遷廠河內兼開酒吧 :港人有決心便可生存

右起:Frankie、Noel丈夫、Noel與叔叔
【獨媒報導】大埔作客越南出戰亞冠二賽事,有香港球迷遠征當地支持球隊。河內有一間由港人開設的德國酒吧,這對姊弟在大埔富善邨長大,在新冠疫情後移居到河內。弟弟Frankie 在2019年將家族生意,即生產及銷售衝浪板尾鰭的廠房,由內地惠州遷到河內,並在當地安定下來,今年更開設顧問公司,為港人到當地提供「出海」營商的顧問服務。姐姐Noel 則坦言河內的發展空間較大,指早前返港數日感到「日夜都好靜」:「嗯,香港嘅話真係諗唔到做咩。除咗退休,退休又好貴,暫時嚟講都好enjoy 喺河內。」
《獨媒》記者 越南河內直擊
大埔周四硬撼河內公安,迎來亞冠二分組賽第二輪賽事,球迷遠征當地支持球隊,亦有一對移居到河內、在大埔生活多年的姊弟,他們已表明要入場支持「綠戰士」。
Frankie
八十後的Frankie 與姐姐Noel 從事生產及銷售衝浪板尾鰭,在2019年毅然將廠房由內地惠州搬到河內,搬遷原因是國內成本太重。工廠當時以月薪1萬元人民幣聘請噴油工人,亦無人問津。那麼為何是河內?Frankie 姐夫來自德國,其工作夥伴在當地從事門鎖生意,把心一橫將廠房轉移到越南。
在移居到河內後,Frankie 從不感覺是「離鄉別井」,現時每三個月全家返港一次,他最快試過用6小時,便從河內回到香港:「其實我同香港啲friend 無斷過,約香港踢波,我都照飛返過去。」
移居河內的大埔友 當地早香港一年復常
Frankie 在大埔居住了十多年,在圓玄二中讀到中七。作為足球發燒友,Frankie 還記得大埔昔日名將李氏兄弟李威廉、李康廉。他每逢返港都會與舊同學踢波:「因為太近,當我掛住,我就飛返去香港。」
「不過除咗COVID!」在疫情期間,Frankie 還記得這一個畫面,攜同剛出生不久的大女及外甥,一起乘坐包機飛往河內:「呢度間廠唔可以無人㗎嘛,一返嚟困咗兩個禮拜。」這次一留便是兩年,Frankie 指河內早香港一年便復常,因為當地政府已選擇與病毒共存。Noel 亦指河內在疫情期間很自由,政府沒有要求居民必須接種疫苗,更沒有「安心出行」:「呢度六、七成人都係用舊手機,同其實只係lockdown 咗個幾月。」
Noel
回港「真係諗唔到做咩」 疫後感河內高速發展
在移居河內後,Noel 與丈夫常常會到西湖的酒吧喝酒,丈夫尤其愛釀啤酒。儘管疫情期間很自由,河內的酒吧還是被勒令停業9個月。在停業期間,釀德國啤酒成為這對夫婦的最大樂趣,最後更入股該間酒吧:「所有嘢發生都係因為COVID,都無諗過喺度咁紮根。」
這間酒吧名為The Kneipe Hanoi,Kneipe 德文的意思就是「小酒吧」。Noel 笑言德國酒吧自然要優先直播德國足球,亦聘請了德國廚師烹調德國菜。
從香港到越南,由大埔到河內。Noel 認為河內的發展空間較大,指早前返港數日感到「日夜都好靜」。說到這裡,她想了想說:「嗯,香港嘅話真係諗唔到做咩。除咗退休,退休又好貴,暫時嚟講都好enjoy 喺河內。」Frankie 亦說,河內在疫情後發展得更快,周圍都快速建屋。
如沒從內地遷廠或已收檔 以「廠二代」自居
在工廠搬遷後遇上新冠疫情,疫情後又迎來中美貿易戰。Frankie 坦言假若沒有遷廠到河內,「這艦家族生意可能已收檔」。他解釋指內地對工廠的法規要求多,行政成本亦較重,「叫咗執返一身彩」。
他們的工廠現時已回復正軌,畢竟衝浪板尾鰭的行頭較窄,客群主要來自澳洲、美國加州,及近年新興市場印尼峇里。在聯絡Frankie 的時候,他向記者的自我介紹是「廠二代」:「其實我哋啲客都叫客二代,你又唔會話好誇張個餅好大,個餅又依然喺度。」
說起來,這門家族生意有點獨特,又是另一個故事。這對姊弟的父親打鐵出身,工作夥伴後來喚他轉行,設廠生產衝浪板尾鰭,父親早年更以打磨機人手刨製弧度。
棄保險接手家族生意 開顧問公司冀為港人駁腳
在大學畢業後從事保險的Frankie,他坦言從沒想過接手這門家族生意。在2017年,Noel 向Frankie 說:「你唔接手呢,就唔玩㗎啦成單嘢。」Frankie 指姐姐接近一手湊大自己,沒有不接手的理由,遂放棄做保險。他不諱言此前不了解父親的工作:「我全部做金融嘅知識用唔返,反而大學讀Physics 就用得返,關於水流、弧度。」
除了經營工廠,Frankie 今年更開設顧問公司,為港人來河內工作做駁腳,提供「出海」營商的顧問服務,包括開始公司、銀行帳戶、買租工業及住宅用地等:「一來香港無人做呢part,而家興講『出海』。內地、香港都話要企業出海,但都要有支盲公竹。」
Frankie 的想法是,希望與更多港人分享在河內從商的經驗,因為韓國、日本外商在當地都很團結,而中國、台灣商會則「只同自己人玩」:「我哋見到有好大需求,香港係可以所有國家都connect 到,香港商會可以真聯通世界,做我哋嘅超級聯繫人。」
呼籲港商抱開眼界心態 推介到河內從事餐飲業
本港近年往來越南的航班及航點都有所增加,河內、胡志明市、峴港、芽莊及富國島都成為旅遊熱點。Frankie 呼籲港商要抱住開眼界的態度:「以前返大陸做生意你都係開荒,而家只不過去其他地方,河內好多嘢都好接近中國,你生意模式OK、有少少資金,咪某部分搬過嚟試吓水溫。」他認為,港商到河內發展首選餐飲業,中產及旅客都願意在飲食上消費。
人在異地,學習語文必不可少。談到越南文,Frankie現時一般打招呼、數字及方向都不成問題,他笑言沒有言語天份,但河內鄰近廣西,不少人都會到中國留學學習中文:「哈哈,都可以話俾人聽,唔識越南文都生存到。」
越南現時給予外國投資者的投資簽證共分為四級,其中門檻最低的DT4投資額低於30億越南盾,即約88萬港元,有效期最長為12個月。二人目前以投資簽證留在越南,惟外國居民就未能申請永久居留。
同稱從未離開過香港 留河內續享受生活
移民成為近年不少港人面對的課題,Noel 不認為自己離開了香港的生活:「因為香港發生好多事,我都會留意,只不過我唔喺度。嗯,不過而家呢段時間,喺河內嘅機會多啲。」Frankie 稱身邊不少朋友移居英國、澳洲,「我都覺得自己無離開過」,強調河內的優勢是較接近香港,距離僅2小時飛機。
Noel 早年曾與丈夫在德國生活,但指歐洲近年經濟亦不景。她又認識不少朋友在香港開酒吧,透露部分
要工作14小時,酒類飲品更貴過河內三倍,自己已選擇「見步行步」,在河內繼續享受生活。
子女入讀國際學校享芬蘭式教育 讚當地人路不拾遺
除了生活,教育是另一重要課題。二人的子女在河內就讀國際學校,每月學費是3,000元港幣。Frankie 指女兒很享受芬蘭式教育,「feel 到佢讀書好開心」,女兒同學分別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及烏克蘭等:「俄羅斯同烏克蘭嘅小朋友一齊讀書,估唔到喺呢度先一齊共存。」
不少人對東南亞的印象是治安差,Noel 則指河內很安全,晚上收工坐Grab 回家更不會被的士司機坐地起價,丈夫多次遺失背囊、電話,對方亦路不拾遺。不過,Noel 不禁對記者吐嘈一番,部分老派河內人工作態度較求其、揦西:「係好難適應,連清潔姨姨都要教佢點清潔。」
疫情改變人生軌跡 河內生活成本低信港人可生存
新冠疫情可說是改變了這對姊弟的人生軌跡,在二人眼中,香港是快狠準,河內則是慢活。作為「出海」的過來人,Noel 認為決心最重要:「睇吓你有無決心想『出海』,有決心一定適存到,同睇吓有無決心去睇吓個世界。Frankie 就認為香港人在香港都未死得」,河內生活成本更低,「衰衰地都生存到啩」。
在訪問尾聲,他們最關心的是大埔周四比賽的詳情,Noel 還說:「死啦,無大埔波衫𠻹,但咁難得,好想去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