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中央網信辦於9月22日發出公告,展開為期兩個月的「清朗.整治惡意挑動負面情緒問題」的專項行動,四類打擊內容分別是:

一)挑動群體極端對立情緒;
二)宣揚恐慌焦慮情緒;
三)挑起網絡暴力戾氣;
四)過渡渲染消極悲觀情緒。

央視網評」在進一步解釋何謂負面情緒時,列舉的例子則包括孩子訴說「原生家庭的痛」、父母投訴「兒女不孝」、男性吐嘈「物質女」、女性控訴「渣男出軌」、職場上批評「不上進的年輕人」和嘲笑「奇葩領導」等。

網信辦的通告指,這次行動針對的媒介包括社交媒體、短視頻、直播、話題、榜單、推薦、彈幕和評論區等等。

行動展開一星期內,內地著名網紅戶晨風、張雪峰、藍戰非和方丈等網紅率先被禁,他們於社交媒體平台(包括微博、微訊、小紅書、快手、抖音、B站等的貼文和視頻)被全線下架。此外,主張低碳生活的「躺平系」、追星的「飯圈系」、發動人肉搜尋的「噴系少年」用戶,也被禁言或大量刪貼。

有分析認為,這次「清朗」行動主要針對網絡青年社群的次文化,估計與內地青年失業率創新高和青年人不滿情緒日增有關,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今年8月青年失業率為18.9%,較7月上升1.1%,是國內於2023年12月統計青年失業率方法修改之後的新高。國家統計局曾於2023年6月青年失業率創21.3%新高後暫停公佈,在修改統計方法後,失業率於2023年12月銳減至14.9%。

這次「清朗」行動具體針對甚麼網絡群體和內容,只能從被打擊的對象尋找端倪。

被指製造焦慮和對立的網紅

目前最廣為報導、被禁言的網紅包括戶晨風、張雪峰、藍戰非和方丈,四人均有數千萬的社交媒體粉絲。

戶晨風:崇洋媚外?

戶晨風是全職自媒體人,自2023年2月起,開始以「100元人民幣能買什麼?」、「社會底層」和「普通人生活狀況」等話題進行直播和製作視頻。近月他最受爭議的話題是把消費者劃分為「蘋果」和「安卓」兩類人,「蘋果人」被視為高品質生活的追求者,而「安卓人」則為得過且過的中產消費者。今年9月,戶晨風列出四個年輕人選擇定居城市的標準:有山姆會員店、有蘋果官方直銷店、有國際機場直達日美澳等國,以及有十條以上的地鐵線。他的言論被視為挑起階級對立、崇洋媚外。

張雪峰:動搖國家人才政策?

本身為江蘇省人大代表的張雪峰,是教育升學顧問,藉推出17,999元「圓夢卡」為中產家庭子女入讀名校。批評者指他的教育主張如「天坑專業」,極端功利化,把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視為就業陷阱,不但製造焦慮感,亦動搖國家人才發展政策。

藍戰:宣揚享樂主義?

藍戰在2018年以串流網遊《絕地求生》成為網紅,2023年開始成為旅游博主,直播環球旅行,被指宣揚享樂主義和炫富。

方丈:涉網暴﹗

方丈(本名姜玉鉻)於2014開始於視頻平台「快手」發佈搞笑視頻,後來透過網紅間隔空罵戰,甚至「約架」和走紅。近日,他就被指網暴沈曼和反詐老陳兩位網紅而被禁。

除了具影響力的網紅,主張低碳生活和拒絕加入內捲式競爭的躺平系、追星的飯圈系、發動人肉搜尋的噴系少年用戶也成為被打擊的群體。

低碳與躺平生活遭整頓

過去幾年,內地官方一直壓制批評「內捲」現象(即惡性市場競爭),以及主張掙脫爬升社會階梯迷思的「躺平主義」在網絡擴散。早在網信辦發出公告前半個月,多名「躺平」生活博主就被禁言,當中包括「小A在上網」、「網吧少女小青」、「十年網吧大神」、「劉二狗」、「夏老二」等,他們主要記述自己如何逃避正職工作,每天過著上網、打零散工的生活,積極地以慳儉和減少消費作為生存策略。譬如「小A在上網」以視頻記錄自己全國流浪的生活,其低欲望生存策略,包括租住每月400元旅館、於網吧過夜、日食一頓低價外賣等。據他的粉絲指,「小A在上網」不賣慘也不接受打賞,只靠平台些微廣告收入維生,但他的生活快意自在,並不悲觀。

根據抖音和B站的解釋,這些博主被整頓的原因是「內容違規」,但未有進一步解釋。分析指躺平系屬於網信辦通告中所以的「消極悲觀情緒」,認為「躺平」、「擺爛」等視頻宣揚頽廢主義、消極和厭世等負面人生觀。根據內地媒體工作者說,在打擊「躺平」系內容之餘,社交平台開始推「逆境𡚒鬥」類內容,宣傳在低薪工作中保持樂觀的態度。

二次元和飯圈中的噴系少年

網信辦亦明確地公告要打擊噴系少年,指他們組織和煽動對立以及「開盒」(即曝露個人私隱)等網絡暴力。

早前,國內媒體曾揭露噴系少年類黑幫組織的操作方法,如建立核心去策劃網暴對象,高層負責「開盒」教學,然後由青年進行網上和現實生活上的騷擾和欺凌,甚至形成了網暴產業。

這些噴系少年,一般活躍於二次元(即二次創作)和飯圈社群,雖然部份網暴是有組織性、並與黑色產業鍊相關,但亦有很多「開盒」和網絡攻擊是一般民眾向官方及特權群體施壓手段。

最近國內網民對男星于朦朧非正常死亡的質問,以及對娛樂圈個別人士的指控和圈內「潛規則」(一般與性相關)的陰謀論傳播,反映了他們對官方「意外死亡」結論的不信任。結果,由9月11日于朦朧死亡當日至9月23日,單是微博便以造謠之名刪除了逾10萬則內容,取消了逾1,000個賬戶及暫停逾1.5萬個賬戶的評論功能。北京公安更稱拘捕了三名網絡造謠者。不過,有關于朦朧死亡的討論,亦迅即遷移至海外社交媒體平台。

9月22日的網信辦的公告就強調,挑動群體極端對立情緒的操作是借社會熱話和事件,與個人身份、地域、性別等信息聯繫並污名化,挑動群體矛盾,又借影視、脫口秀和體育賽事等,鼓動飯圈粉絲群體惡意攻擊、謾駡和舉報等。

「央視網評」指出,在評論區的留言也是挑動群體極端對立情緒溫床,譬如說,一段家庭矛盾視頻下方,會經常出現「不婚不育保平安」、「所有男人都一樣」等評論,這些均被視為極端群體攻擊性言論。

過往的「清朗」行動,大都針對那些挑戰政府權威或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內容,這次整頓則擴大至所謂的消極人生觀,並把性別、工作態度、教育和家庭觀念異於官方論述的視為消極和極端。BBC就引述新加坡公共政策研究學者斯航指出,此等審查很可能會弄巧反拙,令青年更悲觀,因為目前內地負面情緒源自真實的社會問題,控制意識形態並不能解決經濟低迷和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等問題,若無法宣洩情緒,可能使集體心理更壓抑。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