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政府再垮台,两年内第五任总理上任
本周一(9月8日),法国政府总理弗朗索瓦·贝鲁(François Bayrou)在国民议会动用宪法第49条第1款,主动提出政府信任动议案(vote de confiance),以求获得议会在2026年财政预算案问题上的支持。在左派政党联盟新人民阵线(Nouveafront populaire, NFP)与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Rassemblement national, RN)及其盟友的反对下,贝鲁政府仅获得194张信任票,不信任票多达364张。贝鲁随之向法国总统马克龙辞去了总理职务。
这一次,不同于2024年议会选举后任命米歇尔·巴尼耶(Michel Barnier)和巴尼耶政府倒台后任命贝鲁之前的反复拖延、犹疑不定,马克龙迅速于次日(9月9日)任命国防部长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Sébastien Lecornu)为新总理,并授权他组建新一届政府内阁。坊间早前猜测可能再次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以及部分反对派政治人物呼吁的总统本人辞职、提前触发总统选举等可能性,都被马克龙明确否决。
在总理府举行的权力交接仪式上,新总理勒科尔尼表示,他会改变政府与各个反对派势力合作的形式(forme)和方法(methode),还将在施政的实质上寻求根本性突破(ruptures sur le fond)。他的这一说法被许多观察人士解读为向中左翼的社会党(Parti socialiste, PS)释放信号,在诸多政策上作出让步,以换取他们至少承诺不支持下一次不信任票。为此,从当天起直至本周末,勒科尔尼陆续接见或拜访了众多政治势力的代表,包括议会两院议长、各党主席或党团领袖、主要工会和商界组织的代表等。
然而,勒科尔尼上任后立即面临了严峻考验。9月10日,全国约20万人参与抗议活动,示威者在巴黎和多个主要城市封锁道路及纵火,警方施放催泪弹尝试驱散。据报道,抗议者对政府现状存有不满,期望通过上街向总统马克龙施加压力,截至下午5时,警方统计逮捕人数达473人,其中巴黎逮捕203人。
法国政局为何不稳?失策的议会选举,与恶化的财政状况
法国何以走到今天这个局面?其中的主要缘由,首先是2024年议会选举的失策。当年6月9日,执政党联盟在欧洲议会选举中遭遇惨败,国民联盟拿到了最多的票数和最多的欧洲议会席位。为了重夺政治主动权、重获选民执政授权,马克龙于当晚宣布解散国民议会,重新举行选举。在一个月内的仓促竞选期间,左翼政党组建选举联盟新人民阵线,并最终与马克龙派在第二轮投票期间合作,共同阻击国民联盟,令后者尽管议会席次大增,却远未能获得过半多数。
然而,此次议会选举的结果,是一个在左翼(约190席)、中间(约160席)与中右派(约50席)、极右翼及其盟友(约140席)之间“三分天下”的席位分配格局,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势力有能力单独执政。即使马克龙派与共和党最终达成了实质性的联合执政,也仅能勉强维持,其存续实际上取决于左翼不与极右翼联合倒阁,或者至少仰赖于社会党(66席)在不信任投票中弃权。
另一个原因是法国日益恶化的国家财政形势。2024年,法国财政赤字高达GDP的5.8%,公共债务占GDP比例达到113%,远超欧元区《稳定与增长公约》3%赤字率的规定,对国债市场与欧元区的整体稳定带来不可忽视的金融风险。贝鲁政府今年初勉强通过的2025年预算削减公共开支320亿欧元,同时增税210亿欧元,以期在年内将财政赤字缩小到GDP的5.4%。
然而,在今夏围绕2026年预算的争论中,不同于贝鲁提出的削减440亿欧元公共开支,中左翼政党社会党仅能接受削减220亿欧元。社会党还提出对法国1800个拥有超过1亿欧元资产的税收家庭(foyers fiscaux)征收2%的财富税,是为所谓“祖克曼税”(la taxe Zucman)——经济学家祖克曼(Gabriel Zucman)估算该措施能为政府每年带来200亿欧元的收入,但亦有其他经济学家估算其年度财政收益约为50亿欧元。最终,社会党向左翼“归队”,倒阁不可避免。
四分五裂的议会格局叠加严重的财政问题,但是现实情况是一方面法国的财政税收和公共支出体系需要结构性的改革,另一方面这些改革又几乎不可能获得多数选民和多数议员的支持:左派强烈抵触削减开支的计划,而右派又坚决反对任何实质性的增税措施。
新总理勒科尔尼是谁?新政府会修改法国移民政策吗?
与参政半个世纪的贝鲁不同,新总理勒科尔尼年仅39岁。他早年是中右派共和党人,活跃于诺曼底地区厄尔省(Eure)的地方政坛,后加入马克龙阵营,自2017年以来先后担任担任生态转型事务国务秘书、地方事务部长、海外领土部长,并自2022年以来在俄乌战争与欧洲整顿军备的背景下担任国防部长。他是马克龙的亲密盟友,也是其历届政府中最稳定存在的人物之一。在意识形态上,勒科尔尼来自法国传统的中右派谱系,持温和的经济自由主义和社会保守主义立场;在国际议题上继承戴高乐主义的传统,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但又强调维护法国的主权独立。
与此同时,勒科尔尼个性温和,行事风格低调谨慎,尤其是他担任防长期间的干练高效,得到了国内外军政外交界与包括很多反对派人物在内各方的认可和尊重。马克龙任命他为总理,显然是希望他扮演起获得总统与议会双方信任的桥梁角色——至少,与国民联盟和极左翼的不屈法国(La France insoumise, LFI)两个完全无意妥协的反对党之外的其他势力达成合作,确保一个有限度改善财政状况的预算案如期通过。然而,勒科尔尼能否克服两位前任总理都未能挣脱的结构性困局,仍有待观察。
在此前提下,新政府由于同时需要来自左右两边的支持,不太可能在立法层面触碰政治上十分敏感的移民法,而是延续此前历届政府的路线,比如继续落实2023年移民改革的各项措施,提高居留和入籍程序中对融入法国社会的要求(尊重共和国价值观、法语水平、公民知识考试等),加快遣返犯下严重刑事罪行的非法移民,以及为紧缺工种提供有限的非法移民合法化渠道。
实际上,比起总理,决定新政府移民政策倾向的是内政部长的人选。现任内政部长、共和党主席布鲁诺·勒塔约(Bruno Retailleau)在移民问题上持强硬立场,曾在今年早些时候向各大区与省行政长官(préfets)发布一项内部指示(circulaire),收紧了非法移民合法化的渠道。倘若他留任内政部,其政策预期将会持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