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与克什米尔:犹太复国主义与印度教右翼之间的关系线索
在克什米尔地区紧张局势持续升级、安全政治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印以关系已成为超越两国传统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成为利用地区冲突、实现共同利益的平台。
当印度继续以打击武装组织为借口加强对克什米尔的安全控制时,以色列却借此机会强化其“恐怖主义”论调,并将巴勒斯坦抵抗运动与克什米尔武装运动联系起来。这不仅使其能够与印度建立外交和安全桥梁,而且还能够影响那里的政治和媒体精英。
阅读更多
以色列驻印度大使鲁文·阿扎尔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发表声明将克什米尔袭击与巴勒斯坦抵抗行动联系起来,试图将双方描绘成印度和以色列面临的共同威胁。

密集的宣传活动
这一说法得到了以色列在印度建立的媒体和政治关系网络的支持,这有助于引导公众舆论支持与特拉维夫结盟,共同打击“伊斯兰恐怖主义”。
以色列利用与印度政府和印度教右翼的密切关系来宣传其关于与巴勒斯坦冲突的论述,组织印度记者前往以色列,安排与以色列军方的会晤,并举行新闻发布会来影响印度舆论。
社交媒体平台还见证了亲以色列的印度右翼账户之间的明显协调,这些账户致力于传播将哈马斯与克什米尔武装组织联系起来的错误信息,并将与以色列结盟作为战略需要。

关系史
印度和以色列的关系经历了历史性的动荡演变,从冷淡紧张的时期发展成为多维度的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开端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当时尽管在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和英迪拉·甘地执政期间存在政治裂痕,但以色列还是开始与印度民族主义政党建立联系。
重大转折点出现在1992年,当时印度和以色列决定建立全面外交关系,为贸易、国防、技术和旅游领域的广泛合作打开了大门。
自2014年纳伦德拉·莫迪总理上任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质的飞跃,例如2017年莫迪对以色列进行了历史性访问,这是印度总理首次对以色列进行此类访问,2019年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也对印度进行了访问。
以色列目前是印度军事技术的主要供应国,双方合作涵盖安全防务、旅游、外交等广泛领域,高层互访频繁。
国际论坛合作
印度与以色列的关系以在国际论坛上的相互合作模式为特点。印度在一系列遭到国际社会谴责的问题上支持以色列,包括投票反对将犹太复国主义等同于种族主义的决议。以色列还在印度与巴基斯坦的争端中,特别是在克什米尔问题上向印度提供了政治支持。
尽管印度此前对与以色列的关系一直持谨慎态度,并在1947年投票反对巴勒斯坦分治计划,并在1948年投票反对以色列加入联合国大会,但这一立场已逐渐开始转变。
印度于1950年正式承认以色列,并于1953年允许以色列在孟买开设领事馆。然而,长期以来,双方的合作仍然有限且秘密。
多年来,印度已经放弃了传统的保守态度,开始加强与以色列的关系。其显著表现是,以色列在人权理事会谴责以色列2014年侵略加沙地带的决议中投了弃权票,以及在2017年12月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时保持沉默。
这些立场反映了印度外交的根本转变,印度现在将以色列视为战略伙伴,而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国家。
共同的敌人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对以色列政策与他所在的印度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的观点密切相关,印度人民党认为以色列是一个具有明确民族认同的强大民族国家的典范。
对于莫迪来说,以色列不仅仅是一个贸易或防务伙伴,而是一个成功结合宗教和民族认同的国家典范,这与他致力于加强印度印度教认同的政治愿景相一致。
这种意识形态的融合已经转化为战略伙伴关系,印度官员频繁访问以色列,证实了战略伙伴关系的实力,重点是在安全、技术和农业领域的合作。
尽管印度逐渐放弃了支持巴勒斯坦问题的传统言论,但以色列对这一转变表示欢迎,将印度视为其国防技术的战略市场和加强其在亚太地区存在的重要中间人。
这一联盟最危险的方面是双方对穆斯林有着共同的愿景,对穆斯林的敌意成为联盟的基本支柱。
在以色列,阿拉伯穆斯林被视为持续的威胁;而在印度,穆斯林被描绘成与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有关的可疑少数群体,这种言论受到莫迪的印度民族主义运动的推动。
这种意识形态愿景在印度的外交政策中得到了清晰的体现,印度现在将以色列视为意识形态伙伴,而不是商业或防务伙伴,这加强了两国之间的和解。

从团结到煽动
莫迪在推特上谴责“护刃行动”,并表示:“以色列发生恐怖袭击的消息令我震惊。我们为无辜的受害者及其家人祈祷。我们与以色列在这个艰难的时刻团结一致。”
印度外交部长立即采取了同样的立场,警告说“如果印度不抵制极端主义,它可能会面临同样的命运”,这显然是指巴勒斯坦抵抗力量与克什米尔武装团体之间的联系,而这种说法一直受到以色列的大力宣传。
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印度于10月27日在联合国对加沙停火决议投了弃权票,并辩称该决议“没有明确谴责巴勒斯坦派系的袭击”。
在国内,印度政府坚定支持以色列,允许支持特拉维夫的示威活动,同时严厉镇压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禁止许多示威活动并逮捕了多名示威者。
随着加沙战争的持续,印度——历史上一直支持巴勒斯坦事业——显然已经转向与美国和以色列保持一致立场,而推动这一立场的因素是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印度民族主义政府,该政府将以色列视为以铁腕对抗“恐怖主义”的强大国家的典范。
莫迪2023年10月7日上午的表态,不仅体现了印度政府的立场,也表达了印度民族主义支持者的普遍情绪,他们认为与以色列的联盟是印度外交政策最重要的标志之一。这一立场反映出历史上平衡与以色列的关系以及对巴勒斯坦事业支持的原则衰落。

将巴勒斯坦抵抗运动与克什米尔联系起来
以色列利用最近在克什米尔发生的袭击来煽动印度反对巴基斯坦。以色列驻印度大使鲁文·阿扎尔表示,“克什米尔的袭击反映了我们在10月7日目睹的同样血腥趋势”,并将那里发生的事情与哈马斯的袭击相提并论。
“你们的情况与这里的情况类似,” 阿扎尔大使说,“一群人去听音乐会或度假,结果却惨遭杀害。这都是出于同样的嗜血欲望,同样是对宗教的扭曲解读。这种现象必须彻底根除。”
这些声明是以色列领导的更广泛运动的一部分,旨在将巴勒斯坦的抵抗与印度面临的“跨境恐怖主义”联系起来,强化两国面临共同敌人的说法。
这些言论也受到印度一些政界人士,特别是印度民族主义者的欢迎。印度亲政府媒体发表报道,将全球穆斯林对加沙大屠杀的愤怒与克什米尔袭击事件的升级联系起来,声称加沙暴力事件的画面“促使在克什米尔活动的极端组织的动员程度提高”。
执政党发言人维克拉姆·巴特拉表示:“很明显,正在发生的国际事件,例如加沙事件,被利用来煽动对印度的仇恨,这与最近的恐怖袭击密不可分。”

媒体精英
近年来,以色列利用与印度人民党领导的印度民族主义政府在意识形态上的利益交汇,努力加强在印度媒体和政界的影响力。
以色列试图通过多种策略来塑造印度公众舆论,包括接待记者、向媒体施压、组织社交媒体活动和传播错误信息,目的是加强其在印度的支持并引导媒体叙事符合其利益。
组织印度记者前往以色列,与以色列士兵一起参观。 2024年1月,以色列组织“伙伴关系”组织印度记者和有影响力人士代表团进行了一次媒体之旅,参观了受“哈马斯在以色列袭击”影响的地点。此次巡演包括参观基布兹克法尔阿扎和亚德瓦谢姆等地,目的是向印度观众传达以色列的故事。
2023年10月,以色列驻孟买总领事科比·肖沙尼指责印度记者穆罕默德·祖拜尔散布有关加沙的“假新闻”,并邀请他前往以色列核实事实。
社交媒体正在见证亲以色列的印度右翼账户之间的“协同作用”,这些账户传播将哈马斯与克什米尔武装组织联系起来的信息,并宣传印度教和犹太教的共同思想。
大量广泛传播的虚假新闻和推文也来自与以色列有联系的印度记者,他们声称印度在 1999 年与巴基斯坦的卡吉尔战争期间曾拯救印度。
WhatsApp 群组中传播的虚假信息也被用来煽动印度教徒对穆斯林的恐惧,尤其是在印度的印度教地区。虽然 X 上传播的叙述可以被视为仇恨言论,但 WhatsApp 上传播的内容属于恐惧言论。
情报伙伴关系
印度与以色列的军事关系发展迅速,从1962年以色列支持印度与中国的战争,到1965年和1971年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战争,最终发展成为战略伙伴关系,使印度成为以色列军事装备的最大购买国,占以色列国防出口总额的49%,价值150亿美元。
这种合作并不局限于武器采购,还扩展到敏感技术领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2021年以色列飞马间谍软件的交易,该交易在印度国内引发了广泛争议。据透露,该软件被用来监视记者和人权活动家,这让纳伦德拉·莫迪政府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并引发了人们对其是否尊重公民自由的质疑。
以色列对印度的军事支持包括提供大量武器、弹药和技术。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宣布向印度出售价值 7.77 亿美元的闪电 8 防空系统。

以色列与印度-巴基斯坦冲突
以色列不仅增强了印度的军事实力,其影响力还延伸到了印巴冲突。有报道称印度使用以色列的“斯拜斯”(SPICE)导弹袭击巴基斯坦基地。印度还依靠以色列的SPYDER防空系统保护其领空免受巴基斯坦的攻击。
以色列在这场冲突中的作用不仅限于武器供应,它还通过提供军事建议和培训为塑造印度的安全理论做出了贡献。 1999年的卡吉尔战争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战争暴露了印度军事和情报能力的差距,促使印度加强与以色列的合作。
以色列参与巴基斯坦与印度的对抗似乎深深植根于以色列和印度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且由于两国认为存在共同威胁,以色列的参与范围现在扩大到更广泛的领域。
军事发展是印度的首要任务,也是 1992 年印度总理纳拉辛哈·拉奥决定与以色列建立外交关系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其他因素加深了与以色列的军事伙伴关系。首先,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美国暂时禁止与印度进行军事合作,这迫使新德里寻找替代方案,而以色列是显而易见的选择。
其次是印度民族主义政党印度人民党首次上台执政,并进一步疏远穆斯林选民和左翼政党。
第三,1999年与巴基斯坦爆发了新的战争,即卡吉尔战争,这场战争暴露了印度军队在与巴基斯坦军队打交道时存在的军事和情报缺陷。在中印历史上竞争关系背景下,巴基斯坦军队得到了美国的支持,而中国则对巴基斯坦军队抱有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