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护栏”: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战斗如何打破旧红线
停火似乎已持续三晚,紧张的印度-巴基斯坦边境暂时不再有枪声。
5月7日,印度黎明前对巴基斯坦境内多个“恐怖袭击地点”发动袭击,以报复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度假小镇帕哈尔加姆26名男子被杀事件,这些男子几乎全部是游客。新德里指责伊斯兰堡支持枪手。巴基斯坦否认参与了此次袭击。
阅读更多
印度的空袭引发了为期四天的紧张局势,两个邻国都向对方的军事设施发射导弹和无人机,局势迅速升级,将两国推向全面战争的边缘。
双方都声称对对方的关键战略设施造成了决定性破坏,甚至摧毁,尽管早期证据表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军事基地受到的破坏较为有限。
然而,尽管印度和巴基斯坦达成了停火协议(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坚称这是他的政府促成的),但专家表示,有些东西确实遭到了破坏,可能无法修复:那些定义这两个南亚邻国之间紧张关系的旧红线。
新德里国际危机组织高级分析师普拉文·东蒂告诉半岛电视台:“尽管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存在敏感的边界,但两国已进入‘武装共存’阶段,外交空间很小,容错空间也很小。”
“这种情况对任何国家或地区来说都不是好兆头,因为即使是意外触发也可能升级为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战争局势。”
印度与巴基斯坦争端:谁来解决?
1947年,印度脱离英国统治获得独立,印度次大陆分裂为巴基斯坦,从此埋下了印巴冲突的种子。
自那时起,这两个邻国爆发了四场战争,其中三场是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印度和巴基斯坦都部分控制着该地区,而中国则控制着该地区北部的两片狭长地带。印度声称拥有克什米尔全部领土,而巴基斯坦则声称拥有除其盟友中国管辖区域以外的所有地区。
1971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爆发战争,导致孟加拉国成立,之后两国签署了《西姆拉协议》,协议规定“两国决心通过双边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
巴基斯坦经常援引联合国决议,主张国际社会参与解决克什米尔争端,而印度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援引《西姆拉协议》,坚持两国之间的任何谈判都必须严格按照双边协议进行。
诚然,美国自此之后也曾介入,以平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局势:例如,1999年,比尔·克林顿总统曾向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施压,要求其从印控卡吉尔地区撤军。然而,华盛顿公开隐瞒了其所扮演的角色,导致印度坚称美国只提供了危机管理方面的帮助,而非任何争端解决调解。
周六,情况发生了变化,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抢在新德里和伊斯兰堡之前宣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全面、立即”停火,而几个小时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和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的政府才证实了这一进展。
第二天,特朗普更进一步。“我将与你们共同努力,看看在‘千年’之后,能否就克什米尔问题达成解决方案,”他在自己的“真相社交”平台上发帖称。
周一,距离莫迪自印度袭击巴基斯坦以来首次发表讲话仅剩30分钟,特朗普在白宫告诉记者,他的政府已利用贸易达成停火协议。“让我们停止(战争)。如果你停止,我们就进行贸易。如果你不停止,我们就不进行任何贸易,”特朗普说。“然后他们突然说,‘我想我们会停止。’原因有很多,但贸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专家表示,一旦美国介入调解,印度长期以来反对其他国家介入调解的红线将被打破。
前五角大楼官员、华盛顿特区史汀生中心非常驻研究员克里斯托弗·克拉里告诉半岛电视台:“印度一直试图避免第三方介入克什米尔争端,尽管它偶尔也欢迎第三方在危机管理中提供帮助。”
莫迪在讲话中基本坚持了此前与巴基斯坦紧张局势爆发后他所持的传统立场。他表示,“恐怖与谈判不能并存”,“水与血不能并存”,这指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关于水资源共享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在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政府退出了该条约。
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对特朗普促成停火表示感谢,而莫迪则声称印度“只是暂停”了军事行动,并指出这一决定是双边做出的。他没有提到特朗普或其政府。
无论如何,政治学家、2021年出版的《十字路口的克什米尔》(Kashmir at the Crossroads)一书的作者苏曼特拉·博斯表示,对克什米尔的“国际干预的幽灵”已经死灰复燃。他表示,印度为回应帕哈尔加姆事件而向巴基斯坦发射的猛烈导弹和无人机“迎合了巴基斯坦国内的沙文主义,但自然引起了全球的警惕”。
然而,克拉里表示,特朗普政府的其他外交政策目标(如中东和乌克兰冲突)可能有助于印度避免美国对克什米尔进行实际干预,“这将使已经负担过重的(美国)政策制定者转向其他任务”。
前所未有的目标
博斯表示,印度和巴基斯坦上周不仅越过了红线,“而且越过了卢比孔河,袭击了城镇中的众多人口密集的目标”。
印度在全面战争之外对巴基斯坦发动了规模最大的攻势,并称其于5月7日袭击了“恐怖分子基础设施”,这是其所谓的“辛多尔行动”(Operation Sindoor)的一部分。“Sindoor”指的是已婚印度教妇女在额头上涂抹的朱红色颜料,也暗指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的发生方式:多名目击者称,袭击者将男性隔离,然后重点袭击非穆斯林。
莫迪在周一的声明中声称,印度的袭击已造成100多名“恐怖分子”死亡。巴基斯坦则坚称,5月份的袭击中只有31名平民丧生,其中包括两名儿童。
然而,双方一致认为,印度导弹不仅袭击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两座城市——穆扎法拉巴德和科特利,还袭击了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四座城市。旁遮普省是该省的经济中心,拥有该省60%的人口。袭击目标是巴哈瓦尔布尔、穆里德克、沙卡尔加尔和锡亚尔科特附近的一个村庄。这是自1971年战争以来印度首次袭击旁遮普省。
随着紧张局势加剧,印度指责巴基斯坦向其发射了大量无人机——伊斯兰堡否认了这一指控。随后,印度发射了一波无人机,袭击了巴基斯坦最大的几个人口中心,包括其最大的两个城市卡拉奇和拉合尔。5月10日凌晨,印度和巴基斯坦互相向对方在多个省份的军事基地发射导弹——远远超出了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甚至击中了几个基地。
巴基斯坦称此次行动为“班扬·马尔苏斯”(阿拉伯语,意为“牢不可破的墙”),目标是位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德朗亚里(Drangyari)、乌德汉普尔(Udhampur)、乌里和纳格罗塔(Nagrota )的印度空军基地和导弹储存设施,以及印度旁遮普邦的帕坦科特、比亚斯(Beas)和阿达姆普尔(Adampur),以及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的普杰(Bhuj)。印度武装部队表示,虽然他们击落了大部分来袭导弹和无人机,但四个空军基地“受损有限”。
印度军事历史学家和战略分析家斯里纳特·拉加万告诉半岛电视台:“我们不知道印度的损失有多大,但显然巴基斯坦已经证明有能力让印度付出代价,就像我们试图让他们付出代价一样。”
“关于红线,巴基斯坦试图表明的另一件事是,他们可以继续战斗,直到他们袭击印度的军事设施进行报复。”
与此同时,印度还将目标锁定在拉瓦尔品第附近的努尔·汗空军基地、查克瓦尔(Chakwal)的穆里德空军基地和绍尔科特(Shorkot)的拉菲基空军基地。
拉加万表示:“印度已经表明,它愿意并且有能力跨境发动更多袭击,无论是针对恐怖分子,还是巴基斯坦的军事基础设施。”印度的回应远远超出了2019年的水平。当时,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造成40多名印度准军事士兵死亡,随后印度战机轰炸了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省巴拉科特的一个被他们称为“恐怖分子营地”的地方。
专家表示,现在,2025年的袭击将成为印度的新基准。
拉加万说,“印度未来可能会做出类似规模的回应,甚至可能更加强硬。考虑到巴拉科特事件和当前危机的进展,这应该是意料之中的。”
其他武器:水资源与和平条约
然而,双方互相攻击的不仅仅是导弹和无人机。
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立即暂停了《印度河用水条约》的参与。该条约于1960年签署,此前曾经历1965年、1971年和1999年的三场战争,但都毫发无损。该条约赋予印度使用印度河流域东部三条河流(拉维河、比亚斯河和萨特莱杰河)的水域的权利。而巴基斯坦则获得了西部三条河流(印度河、杰赫勒姆河和杰纳布河)的水域。
这条河流系统是巴基斯坦至关重要的生命线,巴基斯坦依赖其水资源。作为上游国家,印度至少在理论上有能力限制或阻止水流入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将新德里决定放弃其在《印度河用水条约》下的义务描述为“战争行为”。
在紧张局势达到顶峰时,巴基斯坦前外交部长比拉瓦尔·布托发表了煽动性言论,称“要么水流,要么血流”,他的意思似乎是指印度人。
停火宣布三天后,印度仍未重新承诺遵守该条约。莫迪在周一晚间的讲话中表示,“血与水不能共存”,这表明新德里尚未决定重返该条约。
新的核门槛?
尽管印度和巴基斯坦先是在外交上,然后是军事上加大了对彼此的打击力度,但世界其他国家仍对这两个拥有核武器的邻国之间可能爆发全面战争的前景感到担忧。
前五角大楼官员克拉里表示,迄今为止,核武器的现实影响了印度处理与巴基斯坦紧张关系的决定。他说,“印度的目标是在不冒核风险的情况下惩罚巴基斯坦。”
但周一,莫迪似乎暗示新德里正在重新评估这一策略。他说道,“印度不会容忍任何核讹诈。印度将对在核讹诈的掩护下不断扩张的恐怖分子藏身处进行精准、果断的打击。”
国际危机组织分析师东蒂表示,莫迪的言论表明“印度和巴基斯坦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双方都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探索在核门槛以下升级的可能性。然而,那里的空间非常小,这实际上使得该地区成为核爆发点的说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实。”
武装团体还是巴基斯坦政府?对印度来说没什么区别
莫迪关于“核讹诈”的言论并不是唯一标志着与过去决裂的言论。
印度于5月7日对巴基斯坦发动袭击时,强调其目标只是“恐怖分子”基地,而非巴基斯坦军事设施。然而,莫迪周一表示,未来“印度不会区分支持恐怖主义的政府和恐怖主义主谋”。
专家表示,这一立场增加了战争的危险。
东蒂说,“恐怖分子与其(所谓的)支持者——即军方和政府——混为一谈,预示着严重的风险。这种假设是假设他们步调一致。这种假设没有考虑到看似成功的停火等事实。”
印度和巴基斯坦于2003年在控制线(LoC)签署了停火协议,并于2021年续签了该协议。尽管控制线沿线发生了跨境交火,但停火协议基本维持到上周。
随着军事冲突的门槛降低,东蒂表示,“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一次武装袭击就足以引发战争,没有任何外交空间,也没有任何疑问。任何敌视一方或双方的势力都可以利用这一点。”